第207章(第2页)

 “他走到一户人家前,向一位老农讨要食物。” 

 “老农并未跟他们想象那般热情招待他们,而是嘲讽:看这位先生怎么也比我们这等乡下人过的富裕,我甚至连自己都养活不了,如何给你食物?” 

 “重耳听了这话,很是不悦,但还是耐心解释,希望可以得到一些食物,事后必然相报。” 

 “老农不以为然,重耳说:看年龄,你就当我是你的孩子,怎么也不愿意你的孩子忍受饥饿吧?” 

 “老农说,我的儿子自然不会忍受饥饿。” 

 “重耳大喜,以为老农要将给他食物。” 

 “但老农却说:因为我的儿子,早就埋在这地下了!” 

 “老农对重耳言:我的土地和你的许愿,哪个更有份量?你还是去别处寻找食物去吧!” 

 “重耳无奈离去,成为国君以后,重耳故地重游,去寻那老者,却只看到两位孩童,询问之下,却得知两位老农被征兵,上了战场。” 

 “重耳询问何时回来。” 

 “孩童说:已经回来了,就埋在这土地下面。” 

 赵惊鸿看着张良问:“你觉得,哪种生活状态要好一些?” 

 张良沉默了。 

 这个典故他是知道的。 

 在战争之下,十岁的孩童,六七旬的老人,都是要上战场的。 

 那个时代,显然比现在更苦。 

 “没了战乱,百姓过得苦了些,至少不会死在战场上!而且,只要君主用心治理,总有一天,百姓会好过一些。”赵惊鸿道。 

 张良拱手道:“谢先生教诲!” 

 赵惊鸿跟众人继续行走。 

 离开主街,他们来到一处小街,一进入这里,就能够闻到一股弥漫在空气中的骚臭味。 

 大秦时期的街道是有下水道的结构的,称之为窦,也称石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