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君悦芙 作品

第三百四十七章 寒夜帝王忧

贞观二十三年八月癸酉,河东郡的晨雾还未散去。

 绛州城的老妪坐在土窑前,用树枝拨弄着陶罐里的麦粥,忽然听见地底传来沉闷的轰鸣。

 陶罐从膝头滑落,滚烫的粥泼在粗布裤上,她浑浊的眼睛还没来得及聚焦,头顶的横梁已轰然断裂。

 黄土裹挟着碎瓦倾泻而下,将她惊恐的面容永远封在废墟之下。

 长安太极殿内,早朝的钟鼓声刚刚落下。

 李治握着奏疏的手指骤然收紧,"河东地动" 四字在黄绢上跳动,仿佛那年陇右地震时飞溅的泥点。

 但他迅速敛去眼底波动,只是指尖在 "房屋尽毁" 处轻轻摩挲 新帝的威仪容不得片刻失态,即便记忆中父亲的体温还留在幼年的肩头。

 乙亥日正午,洛阳报马冲破朱雀门。

 马蹄铁溅起的血珠甩在宫墙上,宛如一朵朵盛开的红梅。

 李治正在看李积的《洛州军备图》,狼毫在 "黄河渡口" 处划出歪斜的墨线。

 "陛下!河东余震不止!"

 鸿胪寺卿的喊声让殿内武将的甲胄相撞有声,李治起身时,冕旒串珠扫过御案,发出细碎的脆响。

 他望向殿外晴朗的天空,忽然想起商州的皇姐,此刻是否也因胎动而扶着廊柱喘息。

 商州刺史府的葡萄架下,李孟姜扶着周道务的手臂缓缓踱步。

 八个月的身孕让她小腹高高隆起,每走几步便要停下喘息。

 当河东地震的消息传来,她扶着廊柱的手指骤然发白,腕间玉佛吊坠撞击青石,发出清越的声响。

 "去把库房第三层的粟米清点出来,"

 她按住后腰吩咐,

 "再让人拆了西跨院的木栏,那些木料能给灾民搭棚子。"

 周道务望着她泛白的唇色,想要劝阻,却在触及她坚定的目光时,将到嘴边的话咽了回去。

 庚辰日,河东的废墟上走来一队宫装人马。

 黄绢诏书在断壁残垣间展开,宣旨宦官的声音带着哭腔:

 "免除赋税徭役两年,赐死者家属绢三匹......"

 一位失去双亲的少女跪在瓦砾堆前,接过素绢时,指甲深深掐进掌心。

 她望着诏书上的 "贞观" 年号,想起去年今日,父亲用攒了三个月的钱给她买的糖葫芦,那甜腻的味道,此刻却比黄连还苦。

 同日,商州产房内一片繁忙。李孟姜咬着锦帕侧卧在床,冷汗浸透了中衣。

 周道务在廊外来回踱步,掌心的汗将腰间玉佩浸得发滑。

 忽然,屋内传来稳婆的欢呼:

 "恭喜驸马爷!是两位小娘子!"

 他冲进产房时,正见李孟姜虚弱地笑着,怀中襁褓里的婴儿正在啼哭。

 大女儿攥着小拳头,眉心间有颗淡红的痣,像极了皇姐幼时画像上的模样。

 然而喜悦并未持续。

 当河东的伤亡名单送达商州,夫妇二人看着那触目惊心的数字,沉默良久。

 周道务轻抚长女柔软的胎发,率先开口:

 "满月宴......"

 李孟姜抬头看他,目光交汇间已了然彼此心意。

 她轻轻点头,望向窗外渐渐转凉的天气:

 "把准备的银锁熔了吧,换成铜钱买些御寒的衣物。"

 庚寅日,昭陵的神道被白幡覆盖。

 李治身着孝服,步行牵引灵车

 。六十四具石兽肃立两旁,仿佛忠诚的卫士,守护着一代帝王的最后旅程。

 当李世民的灵柩缓缓落入地宫,天空突然飘来一片乌云,阴影笼罩在新帝肩头。

 远处商州方向,李孟姜抱着双生女跪向西方,小女儿的啼哭混着风声,像是对祖父的最后告别。

 九月甲寅,太极殿内举行新任官员册封仪式。

 荆王李元景、吴王李恪分别接过司徒、司空的印绶。

 李恪退朝时,望着宫墙上的白幡,想起父亲临终前的叮嘱,不由得攥紧了腰间的玉带銙。

 而在政事堂,李积展开尚书左仆射的告身,苍老的手指抚过 "同中书门下三品" 的字样,仿佛又回到了那个金戈铁马的年代

 。 乙卯日,李积正式上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