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获封临川长公主(第2页)

 

经过数日奔波,夫妻二人终于回到长安。

 

进宫拜见李治后,李治微笑着看向李孟姜和周道务,他立刻下旨:

 

门下:朕闻兰桂有芳,毓秀于闺;椒房凝瑞,德洽于家。

 

皇女孟姜,资禀柔嘉,性含淑慎。幼承庭训,夙彰温惠之仪;

 

长习诗书,允备幽闲之度。 今册尔为临川长公主,增邑三千户,赐甲第于朱雀街西。

 

仍遣光禄卿李恪持节册命,锡之金册,以彰殊宠。尔其恪勤内则,恪遵妇道,永承天眷,丕显家声。

 

主者施行。

 

永徽三年夏五月 制敕

 

宣政殿内烛火摇曳,鎏金兽炉中沉香袅袅。

 

李孟姜与周道务俯身叩首,额头贴着冰凉的青砖,听着头顶传来玉珪相撞的轻响。

 

“都起来吧。”

 

李治的声音带着上位者的威严,却在望向李孟姜时不自觉地柔和了几分。

 

两人谢恩起身,李孟姜望着御案后身着明黄龙袍的男子,心中满是疑惑。

 

自被召回长安,已有月余,圣意难测,她和驸马周道务始终不得要领。

 

“陛下”

 

李孟姜咬了咬唇,终是忍不住开口,

 

“妾与道务应在营州镇守,操练新军、筹备秋防,如今却被留在长安……”

 

“临川,”

 

李治抬手打断她的话,目光深邃,

 

“你与道务在营州的作为,朕都看在眼里。新军操练得法,百姓安居,朕心甚慰。”

 

他顿了顿,指尖轻轻敲击着案几,

 

“但长安,也需要你们。”

 

周道务上前一步,拱手道:

 

“臣愚钝,还请陛下明示。”

 

李治站起身,龙袍扫过地砖,在两人面前缓缓踱步。

 

“近来朝中暗流涌动,西市私铸铜钱之事屡禁不止,更有人与北疆势力暗中勾结。” 他忽然停下,目光如炬,“朕需要信得过的人,去探查这些隐秘。”

 

李孟姜心中一震,下意识与周道务对视一眼。私铸钱币动摇国本,通敌叛国更是大罪,这般棘手的差事,难怪陛下要将他们夫妇留在长安。

 

“稚奴……”

 

话出口才惊觉失言,李孟姜慌忙再次跪地,

 

“陛下恕罪,我一时失言。”

 

李治却不恼,反而轻笑一声,伸手虚扶:

 

“在朕面前,无需如此拘谨。当年在感业寺……”

 

他的声音一顿,似是想起了往事,

 

“朕信你,也信道务。这桩差事,非你们不可。”

 

周道务沉声道:

 

“臣定不负陛下所托!”

 

李孟姜也随之起身,眼中闪过坚定:

 

“我虽为女流,也愿为陛下分忧。只是……”

 

她看向李治,

 

“此事干系重大,还请陛下示下,该从何处着手?”

 

李治走回龙椅坐下,拿起案上的密折:

 

“明日朕会赐你们一座宅子,对外只道是公主府。至于如何探查,朕不多加干涉,一切由你们自行决断。”

 

他将密折递给一旁的内侍,

 

“但记住,务必小心行事,不可打草惊蛇。”

 

“臣遵旨!”

 

夫妻二人齐声应道。 离开宣政殿时,夜已深沉。

 

宫墙下的灯笼在风中摇晃,将两人的影子拉得老长。

 

李孟姜握紧周道务的手,低声道:

 

“没想到,我们竟卷入了这般风波。”

 

周道务回握她的手,沉声道:

 

“既蒙陛下信任,定当全力以赴。只是苦了你,又要操心这些烦心事。”

 

李孟姜摇摇头,望着未央宫方向若有所思:

 

“稚奴……不对是现在已经是 陛下既委以重任,我们自当不负所托。这长安,怕是要掀起一场风雨了。”

 

夜色中,两人相携而行,身影渐渐融入黑暗。一场隐秘的较量,即将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