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根本不放在眼里

永徽三年,四月初八,夜色如墨,万籁俱寂。

 五更梆子声突兀地响起,惊起了檐下宿鸟,扑棱棱地飞向夜空。

 韩瑗伏在案前,烛光摇曳,映照着他苍白的面容。

 他的指尖摩挲着“柳昱”二字,仿佛那是一个无法言说的秘密。

 墨迹在烛光下泛着冷光,透露出一丝寒意。

 腰间的麒麟玉佩随着他的呼吸轻轻晃动,仿佛有生命一般,在微弱的烛光下闪烁着淡淡的光芒。

 纸上的名字,被这道阴影无情地剖成了两半。

 一半是岭南县尉李崇,那是他多年来在基层摸爬滚打的见证。

 这个名字,承载着他的辛勤努力、汗水和泪水,也见证了他在官场中的起起落落。

 另一半则是中书令公子的荫补牒,这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侍中,卯时三刻了。”门外传来一声轻唤,打破了屋内的沉寂。

 小厮春喜轻手轻脚地掀开帘子走了进来,他的手中小心翼翼地捧着一件熨烫得极为平整的三品紫袍,那紫色的袍服在阳光下闪烁着淡淡的光泽,仿佛散发着一种高贵而神秘的气息。

 春喜走到韩瑗面前,轻声说道:“夫人说您昨夜又没合眼。”他的语气中透露出一丝担忧和关切。

 韩瑗微微皱眉,似乎对夫人的关心有些不以为然,但他还是伸手接过了那件紫袍,将它放在一旁的椅子上。

 就在这时,韩瑗突然想起了什么,他迅速地从怀中掏出一个油纸包,然后熟练地将它塞进了内衬的暗袋里。

 这个动作快如闪电,以至于春喜几乎没有察觉到。

 早朝的钟声响起,余音袅袅,回荡在朝堂之上。

 宇文节手持象牙笏板,缓缓走上石阶,每一步都显得庄重而沉稳。

 当他走到皇帝李治面前时,突然将笏板轻轻叩在石阶上,发出清脆的声响,这声音中似乎还带着一丝刻意的轻快。

 宇文节面带微笑,朗声道:

 “圣人,西突厥使者近日来京,恳请与我朝互市铁器。

 他们表示愿意用十倍于铁器价值的良马作为交换。”

 李治原本正翻阅着手中的奏疏,听到宇文节的话后,他的动作猛地一顿,抬起头来,目光如炬,扫过朝堂上的众大臣,最后落在了韩瑗身上。

 韩瑗见状,心知皇帝这是在询问他的意见,于是他赶忙出列,躬身施礼道:

 “圣人,臣曾在岭南治军,对铁器的用途略有了解。依臣之见,此事尚需从长计议。”

 李治微微颔首,示意韩瑗继续说下去。

 韩瑗深吸一口气,接着说道:

 “臣恳请圣人先查阅去年的互市记录。

 据臣所知,贞观二十三年时,我朝与西突厥互市的铁器仅有三千斤,而今年迄今为止,已流出五千斤之多。

 如此大量的铁器,若被铸成兵器,恐怕会对我朝边境安全造成威胁。”

 说罢,韩瑗展开手中的户部账册,呈给李治查看。

 李治凝视着账册上的数字,眉头微皱,显然对这一情况感到担忧。

 宇文节听完之后,嘴角不由得泛起了一丝轻蔑的笑容,他用一种嘲讽的语气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