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5章 李忠的冕冠礼(第2页)

 

市署的官吏们在街角搭起彩棚,百姓们提着酒壶、端着菜盘往棚下凑,三五个孩童举着糖人在人群里穿梭。

 

按制,赐酺三日,官民可以聚饮欢宴,不用遵守宵禁。

 

西市的胡商们趁机支起摊位,波斯的琉璃碗、突厥的奶酪摆在案上,与本地的胡饼、酸浆挤在一起,吆喝声混着酒气飘出老远。

 

有个卖胡旋舞俑的摊主,特意摆了个最大的陶俑在棚下,俑身上的彩绘在阳光下亮得晃眼,引得不少人驻足观看。 五品以上官员的府邸里,也有细碎的忙碌。

 

吏部的文书刚送到,凡有子承父爵者,勋位晋一级

 

从三品的上柱国能荫庇两子,从五品的骑都尉可免一子赋役。

 

卫国公府的管家正拿着名册核对,世子程处默的勋位从 “轻车都尉” 晋为 “上骑都尉”,他接过文书时,案上的铜爵里还温着昨夜的残酒,酒液晃了晃,溅在文书的边角上,晕开一小片深色的渍。

 

午后的朝堂上,李治看着奏报,上面写着各地报来的赦后情形:

 

洛阳狱释放囚徒三百二十七人,扬州百姓聚饮时舞了百戏,益州的耆老们上表称贺。

 

他随手翻到最后一页,见有御史弹劾雍州长史,说其借赐酺之机役使百姓搭彩棚,李治皱了皱眉,在奏疏上批了 “罚俸三月” 四个字,笔锋比平日重了些,墨汁透过纸背,在案上留下淡淡的痕。

 

日头偏西时,李忠的加冠礼才算真正结束。

 

他脱下沉重的冕服,换上常服,尚食局送来的点心已经凉了。

 

小宦官递上蜜水,他喝了两口,忽然问身边的侍读铭烟:

 

“那些被赦免的人,能回家了吗?”

 

铭烟躬身答道:

 

“回殿下,按律今日就能出牢门。”

 

李忠没再说话,只是望着窗外,宫墙下的柳树刚抽出绿芽,被风一吹,轻轻晃了晃。

 

暮色降临时,长安的街市更热闹了。

 

彩棚下的酒旗被灯笼映得通红,有醉汉唱着新编的歌谣,歌词里混着 “太子加冠” “赦罪赐酺” 的字眼,跑调的唱腔里带着难掩的欢喜。

 

大理寺的狱门最后一次打开,放出今天最后一批囚徒,有个老妇牵着儿子的手,一步三回头地往家走,棉衣上还沾着牢里的霉味,却把儿子的手攥得死紧,生怕一松就丢了。

 

更夫敲过二更时,东宫的灯还亮着。

 

李忠坐在案前,看着《孝经》的抄本,上面有阿耶亲笔圈点的句子:

 

“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

 

烛火跳了跳,把他的影子投在墙上,小小的一团,却比清晨时显得挺拔了些。

 

窗外传来远处的欢笑声,隐约还能听见酒杯碰撞的脆响,他翻过一页书,指尖划过 “孝悌” 两个字,在烛火里轻轻顿了顿。

 

这一日的事,后来被记在《唐会要》里,只有寥寥数行:

 

“二月乙巳,皇太子忠加元服,赦死罪以下,赐酺三日,五品以上子承父爵者勋升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