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章 废李忠为梁王(第2页)
长安城里的坊市挂起了彩绸。绸缎铺的掌柜把新到的红绫挂在最显眼处,对着买布的妇人笑:
“新太子册立,做件红袄子沾沾喜气。”
妇人摸着绫罗的光面,说要给孙儿做件肚兜,上面绣个“弘”字。
东宫的匠人正忙着改匾额。
“承乾殿”三个字被凿下来,木屑落在地上,混着没扫净的雪。
新的匾额是紫檀木的,刻着“明德殿”,墨迹还没干,用炭火烘着,烟从窗缝钻出去,在蓝天上扯出细缕。
李弘的启蒙老师被请到宫里时,怀里揣着本《尔雅》。
他跪在李治面前,听见圣人说:
“教他认字就行,别太早学那些经义。”
武媚娘在旁补充:
“先教‘孝’字,让他知道敬父敬母。”
梁州的王府还没收拾好,李忠暂时住在内使的旧宅。
夜里他听见老鼠啃木箱,那是装着他东宫旧物的箱子,里面有顶没戴过的太子冠,珍珠的穗子被啃断了两根。
他起来点灯,看见窗纸上有个人影,是侍读在外面守着,手里的刀鞘在地上磕出轻响。
太极殿的庆宴摆了三天。厨子们杀了百十来只羊,肉汤的香气飘出皇城,引得街面上的野狗对着宫门狂吠。
武媚娘给李弘喂粥时,勺子碰在玉碗上,发出叮叮的响。
李弘的嘴角沾着米粒,她用帕子擦了擦,看见他的眼神像极了李治,却比李治多了点温和。
废太子的诏书贴在各州的城门上,被风吹得卷了边。
有个老吏用浆糊把边角粘好,对着“梁王李忠,食邑二千户”的字样叹气:
“去年还是东宫太子,今年就成了外藩王。”
旁边的小吏接话:
“宫里的事,就跟这城墙似的,说变就变。”
李忠在梁州收到长安送来的赏赐,是两匹蜀锦,上面绣着缠枝莲。
他让侍读收进箱底,和那件狐裘放在一起。
狐裘的毛被虫蛀了几个洞,像雪地里的脚印,乱得不成样子。
立春日,李弘穿着太子礼服去太庙行礼。
他的步子还走不稳,乳母在旁边扶着,冕冠的流苏扫过脸颊,痒得他直笑。
武媚娘站在殿下看着,看见他对着太祖的牌位磕了个响头,额头红了一片,像落了点朱砂。
梁州的梅花开了,李忠站在树下,看着花瓣落在青石板上。
侍读说长安的新太子开始读书了,认的第一个字是“国”。
他捡起片花瓣,夹进那本《论语》里,刚好夹在“君子务本”的那一页,花瓣的红映着墨迹的黑,倒有几分好看。
太极殿的烛火彻夜不熄。李治看着李弘的生辰八字,上面写着“福禄绵长”。
武媚娘在旁研墨,墨条在砚台上磨出沙沙的响,忽然说:
“把梁王的食邑再加一千户吧。”
李治抬头看她,她的鬓边插着支碧玉簪,是去年李弘生辰时,西域使者送的。
更漏敲过五下,梁州的王府安静下来。李忠躺在床上,听见远处传来打更的梆子声,和长安的调子不一样,慢了半拍。
他翻了个身,锦被上的缠枝莲纹硌着后背,像谁在轻轻挠,又像谁在暗暗提醒这梁州的夜,比东宫的长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