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幻像(第2页)

 “徒弟啊!”走了三四里,和尚打破了沉默,“你既入我释门,秉持我教规,就应当做到‘扫地不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等闲不能随便杀生。”

 “师父,我不杀它,它就吃你。它如果不来触我的霉头,老孙才不会跟一只毛团计较。杀了它,救了你,我又有了遮羞的衣物,岂不是一举数得。”

 和尚语塞,觉得猴子强词夺理,却又无法反驳。

 “总之,不杀生是我释门第一戒律。必须遵守。不然罪孽深重,业障如山,死后必堕泥犁地狱,永世不得翻身。”

 猴子哈哈大笑。

 “师父,阴司十殿阎罗,那个见了老孙不控背躬身,恭恭敬敬的叫声大圣,哪个敢让我堕泥犁地狱?”

 “阿弥陀佛!”和尚双手合十,“出家人休出大话,不打诳语。悟空,休得造下如此口业。”

 猴子收敛了笑容。

 “师父,弟子乃是太乙金仙,杀猛虎,即为超度它,结束它的畜生道轮回,下一生必定托生为人。这是我在救他。”

 师徒们说着话,消失在山路尽头。

 刘英娥的视线收回。

 幻境中的情形不见了,回大耳站在面前。

 “看到了什么?”

 刘英娥将所见所闻一字不落的说了一遍。

 陆镇无比震惊。

 回大耳拥有这条丝绦,曾经是孙大圣用来系虎皮裙的虎筋。

 刘英娥的丝绦,竟然也能看到猛虎死前的遭遇。

 说明丝绦也是孙大圣虎皮裙上的另一条。

 难道赵天财跟回大耳一样,前世都是六贼。

 取经路上,孙大圣曾经遭遇过两次强盗剪径。

 一次是他的眼、耳、鼻、舌、身、意。六识化为六贼。

 孙大圣斩杀了六贼,收束了意马心猿,方能一心一意保着唐僧前往西天求取真经。

 斩杀了六贼,犯了杀戒。

 将释门戒律奉为牢不可破的真理的唐三藏为此大发雷霆。

 责骂孙大圣不应该擅自犯杀戒。

 斩杀猛虎已是严重犯戒,不被释门所容。

 何况一气打死了六个凡人。

 他们做为盗贼,犯下国法,自然有官府治罪,岂能处以私刑,随便打杀?

 第二次遭遇强盗,便是五鬼。

 五鬼前世也不是凡人,而是从虚空源界下凡的界勇。

 五鬼在女儿国幻境中,企图借三藏的肚子,重新降世,以三藏为母体,恢复虚神修为。

 陆镇挫败了五鬼和魔佛的阴谋。

 最后关头,魔佛带着五鬼不知所踪。

 两次遇贼,贼的出身不同。

 想要达到的目的也大不一样。

 第一次除六贼,是要孙大圣摒除野性,收心敛性,保唐僧取真经。

 第二次杀五鬼,是因为五鬼劫杀唐僧,并非为财,而是借助唐僧觉醒虚神记忆。

 孙大圣六根清净,一路上忠心耿耿,尽心尽力,终取得真经,送回东土,自己也被封为斗战胜佛。

 消灭六贼,六根清净。

 看似是孙大圣成了真正的人,纯粹的人,一个完美无瑕的圣人。

 却隐藏着巨大的隐患。

 因为六贼缺失,取得正果的孙大圣丧失了人性,只有神性和佛性。

 由于六根俱无,过分追求纯粹的神和佛 。

 而人、神、佛之间又有千丝万缕,拉扯不断的隐秘联系。

 人性的缺失致使孙大圣的神与佛两性根本也不牢固。

 所以当仙劫降临,诸多跟孙大圣一样,为了过分追求大道,斩杀了六贼的神明们,毫无防御之力,只能躲避,逃亡。

 孙大圣的身份是穹宇之子,肩负着将四大部洲从仙劫中拯救出来的责任。

 三性缺其一,绝难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