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9章 风起青萍,祸根初现
燕都蓟城的蝉鸣裹着暑气钻进偏殿窗棂时,林婉正伏在案前核对"赦罪评议堂"候选名单。
用竹简写就的人名在她指尖逐一翻过,当看到"乐府门客周承"时,她的指甲轻轻掐进了竹片。
"第三遍了。"她低声自语,将竹简往烛火旁挪了挪。
墨迹未干的字迹在光晕里显影——前两日刚从各乡呈报上来的三十六个名字中,竟有七个带着"乐氏旧部"的印记:乐毅侄子的族亲、乐家军前哨营的门客、甚至还有当年随乐毅伐齐时归降的齐国籍文书。
最刺眼的是排在第十三位的"齐地故吏陈稷",那名字旁用朱砂点了个醒目的圈,是她亲自标注的"需核查"。
"阿婉?"
叶阳的声音从门口传来时,林婉惊得指尖一颤,竹简"啪"地磕在青铜镇纸上。
她迅速将名单卷成筒,转身时已换上温婉笑意:"太子怎么来了?
今日不是要审影卫新制的..."
"影卫的事暂且放放。"叶阳迈步进来,玄色王袍带起一阵风,吹得烛芯噼啪作响。
他目光扫过案头摊开的竹简,停在那卷被她攥紧的名单上,"我闻着你这儿的墨香比御书房还浓,原是在忙这个。"
林婉咬了咬唇,终究将名单递过去:"太子请看这些名字。"她指尖点过周承、陈稷的位置,"乐氏旧部的门客占了近两成,其中陈稷十年前还在齐王建麾下当文书。"
叶阳的拇指抚过"陈稷"二字,眉峰渐渐拧紧:"乐氏一门忠良,可旧部不等于旧心。"他将竹简搁回案上,玉扳指叩出清脆声响,"你昨日说要让百姓看见公正,若评议堂成了旧势力的戏台..."
"所以才要报给太子。"林婉从袖中摸出另一卷,是她连夜整理的关系图,"我查了这些人的往来记录——周承上月三次出入右相府,陈稷与渔阳商队有密信。"她的声音低下来,"他们在串联。"
叶阳突然笑了,那笑里带着寒刃出鞘的冷:"好个借评议堂插手司法的算盘。"他召来候在门外的影卫统领,"去查这七人近三月的所有动向,尤其是与齐、赵旧族的接触。"待影卫领命退下,他转向林婉,目光柔和了些,"辛苦你了,明日朝会我自有安排。"
第二日早朝的铜钟刚响过三遍,叶阳便在王座上开了口:"朕闻近日有议,说评议堂人选该固定才好。"他扫过阶下众人,右相的胡须在微微发颤,"朕倒觉得,轮值才是正理。"他举起玉笏,"每期评议堂代表由士农工商四民分推,一季一换,避免长期把持。"
殿中响起抽气声。
林婉站在文官末位,看见右相的手死死抠住朝笏,指节泛白。
叶阳的声音继续传来:"林婉,此事由你总领,务必让百姓知道——这堂,是天下人的堂。"
散朝后,林婉在廊下追上叶阳:"太子早有准备?"
"昨日你递名单时,我便想起乐毅临终前的话。"叶阳望着殿外飘飞的云,"他说'旧部易老,新心难养'。"他侧头对她笑,"你给的线索,不过是让这把火烧得更透亮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