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4章 特产(第2页)

 “这个简单,一会儿我让管家给你们一份王府收购清单,放心,本王会加入新罗特产,为你们的通商开启方便之门。”

 “谢齐王殿下恩典,如此我新罗便能更好的与王府通商。”

 金胜曼此时似是心有所感,有些疑惑的看了一眼温雅随和的齐王。

 这与她这两天打探到的消息不符,想得到齐王殿下如此支持,付出的代价可绝对不小。

 可她新罗那付出了?

 明明是空着手上门的,为何齐王殿下对她如此支持?

 难道?金胜曼想着想着就想歪了,脸上瞬间似火烧云般燃起一团红晕。

 而此时被他猜想的齐王,却在考虑如何平衡新罗的贸易。

 总不能明晃晃的告诉她,本王只要新罗婢,她们也负担不起这日益庞大的交易。

 其实新罗跟百济,高句丽,别看同处于半岛,她们的特产却大不相同。

 就拿新罗来讲,她们与中原的关系维护远比时常冲突的高句丽要强很多。

 自然能从中原获取的技术便更多,所以他们的纺织业,金银器等要超出高句丽和百济。

 而高句丽靠近兴安岭,天然药材什么的要超出其他两国,另外距离草原部族更近,所以还有良马。

 而百济地处南部,土地较其他两国略优,所以农产要好一点。

 只是这些东西,王府都不是很在乎。

 不过新罗国也有其他比较出名的东西,一个是牛黄,中原医师比较认可。

 可那东西产出的量,显然不能作为长期主要贸易的东西。

 海鲜就更不配了,马上王府自己的船造好,能捕捞的海鲜远远超过她们。

 不过,有一种特产却是新罗非常出名,其他国家又远远不能及的。

 那就是头发。

 您没看错,新罗人的头发是特产!

 《新唐书?新罗传》记载:“新罗常献头发、牛黄、人参……”,明确将 “头发” 列为贡品。

 唐代笔记《酉阳杂俎》提到:“新罗人发质黑亮,唐贵女取为假髻,价同金玉。”

 这里的头发有三大用途。

 第一种药用,中医典籍中的 “血余炭” 新罗头发经煅烧后可制成中药 “血余炭”,中医认为其能止血、散瘀《本草纲目》记载 “血余炭主五癃,关格不通,利小便水道”。

 因新罗人饮食清淡、水质优良,头发被认为 “杂质少、药效纯”,比中原头发更受药商青睐。

 第二种是装饰,唐朝贵族的假发风尚,唐代女性流行高大发髻(如 “峨髻”“抛家髻”),需大量假发填充。

 新罗人发质乌黑浓密、不易断裂,成为制作假髻的上等材料。

 据《唐六典》记载,宫廷内官 “每年耗新罗假发三千余束,价值等同丝绸十匹”。

 第三种是工艺原料,制作琴弦与刷子 新罗头发因韧性强,可用于制作弦乐器,如伽倻琴的琴弦,音色十分清亮。

 也可制成精细毛刷,用于书画装裱或漆器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