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认祖归宗(第2页)

 她,宋谨央,是真正的大乾大长公主。

 这世上知道此事的人,绝不超过三个。

 她是先帝原配的女儿。

 娘亲苦了一辈子,到死都没有登临后位,甚至无人知晓,先帝在登基前,还有一位民间的娘子。

 先帝起兵后,无暇顾及她和娘亲,为了活命,她们不得不混在难民堆里,饥一顿饱一顿,最后彻底饿了肚子。

 娘亲为了她,把仅有食物给了她,自己则被活活饿死。

 她痛失娘亲,孤苦无依,若非偶遇养父宋梁,只怕早就暴尸荒野。

 所以,她恨先帝。

 他为了大业,弃她们娘俩不顾,哪怕等他登临帝位,第一件事就是寻找她们,她依然无法原谅。

 因为那时,先帝早就册封了皇后,也就是中宗的亲生母亲,世称元后。

 若她是元后,那自己生生饿死的娘亲又算什么呢?

 为娘亲鸣不平,她无论如何不愿认祖归宗,更不愿原谅先帝。

 虽然成年后,她明白了先帝当初的不易,也知道他并非刻意抛下她们,而是他的副手变节,想挟她们母女以令先帝。

 先帝派来暗中护着她们的人,死得死,伤的伤,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她们混迹于难民营,以求逃过一劫。

 随着年事渐长,一晃半生已过,自己也到了花甲之年。

 她心中的仇恨渐渐淡了,却也无意认祖归宗。

 直到她发现,亲生儿子被人恶意调换,才真正理解了先帝的痛苦。

 真正明白了,那种被至亲误解,想解释却又不知如何开口的痛苦。

 她若有一日找到小七,兴许同当初的先帝一样,遗憾又痛悔,不知如何解释。

 为了小七,她彻底放下心结,义无反顾地入宫。

 “阿姐,父皇没有欺骗你,他当年的确找过你和大娘,但当时战乱,根本无从找起。”

 宋谨央点头。

 她告诉中宗,自己今日入宫,就是为了在先帝的牌位前,亲口告诉他,自己原谅他了,愿意认祖归宗。

 中宗立刻激动地站起身,吩咐冯掌事安排龙辇,带着宋谨央奔赴祠堂。

 雪很大,龙辇里却格外温暖。

 已是壮年的中宗感慨万千。

 他从小知道,自己有一个历经苦难、险些饿死的阿姐。

 从小被父皇耳提面命,不管阿姐认不认他,他都必须善待于她。

 后来,他被继后折磨,险些死在“五王之祸”的那个冬日,还是阿姐,偷偷送他天山雪莲,他这才保全一命,活着守到得势的一日,成了太子。

 父皇驾崩前,拼尽最后一口气,命他发下重誓,一定会善待阿姐,直到他说完最后一个字,先帝才面带微笑地咽了气。

 从此,不管是责任还是感情,他都将阿姐放在心尖上。

 只是遗憾的是,阿姐始终不肯原谅父皇,不肯回归皇家。

 思绪纷乱,祠堂很快到了。

 两人一前一后下了龙辇。

 祠堂外,中宗为她推开门,便止了步。

 “阿姐,去吧,父皇等了你四十年了。”

 宋谨央在中宗鼓励的眼神里,一步一步走入祠堂,缓缓地跪倒在牌位前,泪如雨下,悲怆地喊了一声。

 “父皇,女儿来迟了!”

 一声父皇,振聋发聩,祠堂内外,姐弟二人同声悲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