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面见苏静澜

张扬的上位出乎了很多人的预料。

 关键张扬太年轻了,况且他才刚上副书记不到三个月时间,又从副书记变成镇长?

 虽然是代的,不过年底可以轻松转正。

 这是不是有些太儿戏了?

 组织提拔干部没有严格规定必须间隔多久提拔一次,但3个月提拔一回是比较少见的,通常需综合多方面因素来考虑。

 干部成长需要时间积累经验、提升能力。

 一般来说,干部在一个岗位上需工作一定时间,才能熟悉业务、展现领导才能和工作成效。

 短时间内频繁提拔,可能导致干部缺乏足够历练,难以全面发展和成熟,不利于其长远成长及工作开展。

 若单位有特殊情况,如业务快速发展、重大项目推进等急需干部,且有合适人选经考察确实能胜任新岗位,在符合相关规定和程序下,3个月进行提拔也有一定合理性,但这应是特殊情况而非常态。

 更多时候,组织会根据整体工作布局和干部队伍建设规划,有计划、按步骤地进行干部提拔,以保障工作连续性和稳定性。

 其实干部选拔任用有严格程序,包括民主推荐、考察、公示等,以确保选拔出德才兼备、群众认可的干部。

 短时间内频繁提拔可能使考察等工作不够深入细致,难全面准确了解干部德能勤绩廉情况,增加选拔失误风险,也会影响干部选拔任用公信度。

 这也是很多人疑惑的原因。

 不过很快,县委组织部给出说法。

 张扬在副书记任期内,帮助白山镇老百姓找到水果销路,帮助白山镇百姓平均收入500元,增长到3500元,这整整多了七倍。

 同时拉来全省最大的食品厂森韵食品厂投资500万,为当地百姓解决200人就业问题,同时每年可以最少为白山镇财政带来300万的税收,也是近些年来,整个青阳县拉来的最大招商引资。

 开常委会时,书记放话:如果有人能做到这些,她不吝啬提拔这样的干部。

 甚至放话,以后选择提拔干部时以经济发展为标准,不再按资排辈。

 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

 组织部门考察干部时,也要抱着这个态度。

 县委书记这态度基本上算是敲定了组织干部提拔方向。

 以后以经济论英雄。

 至于阎县长特别低调,没有提出反对意见,也不能提出反对意见。

 无论是上边,还是省市,都在大力发展经济,甚至连省委书记在开会时都要求以发展经济为己任。

 这时候阎浩波敢提出不同意见?

 借他两个胆子也不敢。

 从这里很多人品出不一般的味道儿,在青阳县强势惯了的阎县长退缩了,这是之前不曾有过的。

 三任书记不是被他搞走,就是被弄进去。

 可这次,阎县长好像低调了很多。

 特别是这次常委会的失败,对他的打击非常大。

 至于左秋波,常委会结束就请病假了,他的工作由县委办副主任冷雨桐负责。

 苏静澜来到青阳县,冷雨桐第一个靠向她。

 可能是同为女人关系,苏静澜很快接受了冷雨桐的靠拢。

 冷雨桐既不是黄成高的人,也不是阎浩波的人。

 她是大上任书记孔利提拔起来的干部。

 孔利能力还可以,可惜被阎浩波给挤走了。

 孔利的离开,代表着冷雨桐的失势。

 左秋波可不是善男信女,在任何场合都打压冷雨桐,甚至想要潜规则冷雨桐。

 冷雨桐1.69,左秋波身高1.67,比她还矮,再加上冷雨桐也算是青阳县有名的美女,怎么可能跟他?

 明显不现实吗。

 越是不从,她受到的打压也就越厉害。

 有段时间,冷雨桐都不来参加工作了。

 在听到新书记到任,不是阎浩波后,冷雨桐知道机会来了。

 最不愿意看到新书记到任的估计就是左秋波了。

 他给黄书记来了一记黑虎掏心已经让他的名声在青阳县烂大街了。

 没有黄成高的提拔,他左秋波何德何能从镇长位置直接上任县委办主任?

 可这小子倒好,竟然背刺了自己的伯乐不说,还把自己伯乐给送进去了?

 这等于犯了官场大忌。

 任何人来当县委书记都不会重用他,甚至是打压。

 白眼狼。

 这就是养不熟的白眼狼。

 冷雨桐很策略,没有直接去投诚,而是通过工作来打动苏静澜,甚至摆出处处跟左秋波作对的态势。

 果然,这引起了苏静澜的注意。

 只用了一个多月,她算是通过了苏静澜的考察,可能这也跟她是女人有关吧,毕竟县委书记也是女人。

 有县委书记支持,左秋波权力进一步被压缩。

 可哪怕如此,左秋波依然不敢说什么。

 只能说,左秋波魄力还不够。

 反正已经这样了,直接选择站队阎浩波。

 伸头一刀,缩缩脖一刀,既然如此,何不伸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