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棠 作品

第二百七十六章真不告诉娘娘?

 三家外戚,最先出宫的仍旧是沈贤妃的家人。  不只是因为沈贤妃没有得到留亲眷在皇宫用膳的加恩,也是因为她与沈家的这些血脉至亲其实已经有些生疏了。 

 此时就算是坐在一处,也很难像在家时似的,和乐融融的谈论些什么。 

 宣成二十年的年末,为筹备太子大婚而采选的淑媛们被送入了皇城,那时候,沈贤妃也不过是刚及笄。 

 等到宣成二十二年太子妃的人选确定,而她也被册封为太子昭仪,虽然是破格上了册,但是太子昭仪的位份,按制是没有宣召亲眷入宫的资格的。 

 直到宣成二十六年,新一届为太子采选的淑媛进入皇城,沈贤妃都是与母家音讯全无的状态。 

 最开始的时候,年末看到赵家太太进宫探望太子妃,沈贤妃也会心生羡慕,偷偷的猜测自己的亲人此时在做些什么。 

 但是之后,她就不再猜了。 

 既是担心自己会由羡慕生出不平,令那丝单纯的羡慕变了味儿,以致害人害己,也是因为她已经猜不到了。 

 进宫之后再与母家的人相会,是宣成二十七年的年末。 

 那时候新一届的淑媛已经得册进入东宫,而太子妃也为她向当时的薛皇后求来了与母亲相见的机会。 

 但是那个时候,沈贤妃已经有整整七年没有见过自己的家人。 

 七年太久,久到皇城之外的人与物,对她而言仿佛已经是另外一个世界。 

 即便母亲就站在眼前,沈贤妃也无法扑到母亲怀中,亲昵的与她诉说这些年的思念。 

 至于母亲身边的妹妹,沈贤妃入宫那年她才六岁,到宣成二十七年,长至豆蔻之年的沈家小妹亭亭玉立的站在沈太太身后,沈贤妃已经认不出她了。 

 沈贤妃能看的出来,小妹看向她的眼神已经没有了昔年的亲近,取而代之的,是对待陌生人的局促,还有在身份尊贵之人面前的紧张。 

 曾经有官眷回乡省亲,途径沈府借水更衣的时候,他们也是这样拘束。 

 只不过那时她是拘束的沈家人之一,而现在,她变成了那个令沈家拘束的人。 

 就连母亲沈太太,待她也是敬畏多于疼惜。 

 再加上当时软磨硬泡留在昭华正殿陪坐的朴选侍,当年的太子昭仪沈氏很快就带着母亲、嫂子和妹妹去向太子妃辞行了。 

 那年匆匆别过,再相见时已经是两年之后。 

 太子已经登基,贤妃的身份也远比太子昭仪尊贵数倍,于是出现在她面前的沈家人也变的更为拘束而紧张。 

 沈家小妹已经出嫁,随母亲进宫的人也变成了沈贤妃的长嫂。 

 平心而论,嫂子的生疏,要比母亲与小妹的生疏让人好接受的多。 

 几句甚至连家常都算不得的闲谈之后,沈贤妃就带着母亲和嫂子去坤宁宫向皇后辞行了。 

 沈家大奶奶垂首跟在小姑与婆母身后,直到乘坐马车彻底离开这座皇城,沈大奶奶才敢掀开车帘,深深吸一口新鲜的空气。 

 “娘,”她放下帘子,有些迟疑的看向沈太太问,“那件事情,真不跟我们家娘娘说啊?” 

 从沈家在宣传年间飞出了一位太子昭仪,这些年各种各样的贵客就没断过。 

 到新皇继位,太子昭仪封妃,沈家拿着新皇赏的房价银,举家搬至京师顺天府,每年造访的贵客就更多了。 

 人多口杂,沈家不再像是过去似的,对宫中的情形一无所知。  但是似真似假的消息掺在一块,谁也不知道究竟哪样是真、哪样是假。 

 沈老爷和沈太太都只能勉强拼凑出可能的情形,推测宫中的女儿到底过的好不好。 

 沈家得到的最新的与内宫有关的消息是:皇后娘娘的父亲、当今皇上亲封的都指挥佥事赵大人,最近不知道为什么,竟然把长子给打了个臭死。 

 想起那些人透漏的所谓有关于宣成二十年那场采选的消息,再想想坤宁宫中的皇后,沈太太面色凝重的摇头说:“我们帮不上娘娘什么,就别给娘娘添乱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