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六章“生死”(第2页)
武信侯与儿子对视一眼,最后由他这个祖父告诉孙儿,日后只要大皇子对先生们进行了请教,那么他便也要跟在两位皇子之后,就困惑之处请教先生。
而且所问问题的数量和难度也要把握好。
既不可过多,也不可过少,更不可比两位皇子请教的问题都深奥。
武信侯长孙有些拿不准的问:“若是孙儿判别不出问题的难易怎么办?”
武信侯略微思考,然后打算请府内的清客先生们每日都替孙儿预设几个问题,再把他们所能想到的问题全部都给分个类,就按难易程度分,这样大殿下向先生们请教的时候,孙儿便能马上知道自己应该请教哪些问题了。
武信侯世子难免要心疼垂髫之年的儿子。
等到儿子出去寻清客先生们了,他叹了口气对父亲道:“若是知道大本堂会是那样的情况,当初还不如不替大哥儿争这个伴读,总归我们家已经沉寂了这么多年,能保住现有的位置便很不错了,何苦要折腾他一个垂髫小儿。”
武信侯瞪一眼没出息的儿子:“那爹把爵位也传给你弟弟,免的你们爷俩日后受上朝之苦?”
武信侯世子觑一眼自家老爹的面色,低下头不敢多言了。
“看你那点出息!”武信侯一拍桌子,恨铁不成钢的看向这个软弱无刚的儿子。
如果他的子孙全部都是这样的人,那他也就认命了、不抢了。
可就是这个不成器的儿子,却偏偏带给了侯府一个聪敏灵慧的孙儿。
好歹也是辉煌过的家族,武信侯怎么可能甘心埋没了这样好的孙儿,再看着自家永远沉寂。
既然注定是要入朝的,那他自然就要为孙儿去铺路。
当今的天子与当今百年之后的天子,孙儿总有需要面对的那一日。
如今他还在,还能帮着出出主意,总好过当他也化作枯骨的时候,让这个孙儿独自去面对陌生的帝王。
做臣子的,帝王若是仁厚,那自然就是好事一桩。
但若是天子的心胸不够宽广,那为人臣者遇事便需多思一分、多想一分,孙儿越能明白这一点,朝堂上的路,他便能走的更稳妥一些。
……
而此时的咸宁大长公主府,虽然没能让自家孙儿做成皇子伴读,却也成功将长孙塞进了皇家学堂的大长公主也正在跟自家孙儿说话。
“这么说,你是打算日后都跟着大皇子学,他问你便问、他不问你便不问?”
“是,”咸宁大长公主的长孙拱手道,“还请祖母指教。”
咸宁大长公放下茶盏,替孙儿整了整略显褶皱的衣襟,扬眉笑道:“若是让祖母说啊,你曾经是怎么做的,明日便还是怎么做,不仅是明儿,后儿也得这么做才成呢!什么时候大家都请教起来了,谁也注意不着你有没有改变了,到那时,你也自然就是想怎么问,便怎么问了,你说是不是?”
咸宁大长公主的长孙眼睛一亮,佩服的拱手道:“祖母说的是,孙儿受教了。”
咸宁大长公主一笑,摆摆手叫他回去温书,顺便让他:“叫你爹娘来见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