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养活自己的标准(第2页)

 目前团队3人:

 他工资、

 胡嘉怡、

 常健8000。

 加起来就3万出头,算上五险一金,一个月大概4万2千多,一个季度不到13万。

 齐越岭说过,夏汽二季度会下高级售后服务单,总数是30万,归属超融合产品线,一个单养活团队绰绰有余。

 根本没有生存问题!

 于启明摇头道:

 “不是这么算的!”

 “产品不止要养研发,还有测试、设计,还有支持产品的销售、售前、售后,甚至分摊的行政管理费用。”

 “通常,毛利要达到产研成本的3倍,才算养活自己!”

 “另外……”

 “管理层开会决定了,产品线是否保留,有个硬指标。”

 “从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产品滚动毛利要达到100万。”

 “低于100万毛利的产品,不值得花时间、人力投入进去。”

 “因为这根本就不是市场方向、也不是我们的强项。”

 “不是针对超融合,所有产品线一视同仁,如果单看超融合……”

 “从去年到现在,毛利是负的!”

 “历史问题我就不去纠结了,公司就当没有这个负的,当它是0,超融合需要在一个季度里,做到毛利100万!”

 “你觉得能做到么?”

 王霁当即争辩:“这哪是一年滚动毛利100万?分明是一季度100万!”

 于启明见他情绪上头,轻轻敲了敲桌面:

 “王霁,再说一次,不是针对超融合,更不是针对你。”

 “如果不是认可你的能力,我叫你过来做什么?”

 “是这个产品线实在不行!”

 “我们前后投入了4、5年,做出什么了?”

 “刚才说毛利是负的,都没算人员成本,只是赔偿的钱!”

 “真算研发投入,是上千万,都打了水漂的!”

 “你要知道,解决问题能力强,不代表产品能做好,更不代表产品能卖得好。”

 “产品要想做好,需要的能力不单单是技术!”

 “对客户需求的把控、对竞品能力的分析、综合我们自己资源的投入和产出,还有非常重要的时间窗口……”

 “我们有哪个环节是强的?”

 “竞品已经走多远了?”

 “这些你知道么?”

 “更别说想要卖得好,甚至都跟产品好不好没有绝对因果关系!”

 “超融合通常谁会买?如何招标?如何成单?你知道么?”

 “这么小的客单价,我们的销售能够覆盖多少,你知道么?”

 “为了完成业绩,我们的销售愿不愿意卖超融合,你知道么?”

 这些问题,王霁无法回答。

 他哪有这些经验……

 见王霁没再辩解,于启明脸色渐渐平和下来。

 语气也缓和了:“公司肯定会留下你这样的人才,但我们为什么在错误的产品上浪费时间?腾云经不起浪费啊……”

 王霁没想到,今天聊得那么坦诚。

 于启明的话不是没有道理。

 他并不针对王霁。

 更不否认王霁。

 只是从产品发展的角度,不看好超融合的前景。

 从负责公司产品运营的身份去看,超融合确实有很多问题。

 只是……

 王霁不怕解决问题。

 他向于启明微微一笑:“我认为,做超融合不是浪费时间。”

 起身大步朝门口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