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章 文字狱

 “文字狱”在康熙登基之初就有,只不过那时掌权的还是四个辅政大臣和孝庄,此后民间文人对此多有忌讳,文字狱虽然也偶有发生,却远远没有这回波及的范围广。

 这回抓起来的文人加起来就有三十多个,还不包括他们的家人亲友,这些人在清流名士中都颇有地位。

 若是不加以干涉,康熙肯定会把这些人全都杀掉。

 并且,他这次的做法也给后面即位的雍正和乾隆打了个样,祖孙三代杀的文人加起来都有一百多号人。

 这些人的死亡,给汉人老百姓造成了极大的心理阴影,以至于除了有传承的世家大族,亦或者有些家底儿的商户之外,其余人都不愿再将自家孩子送去私塾读书了。

 这也就导致大清的文盲率一直居高不下。

 到末代皇帝之时,朝廷曾发过一个扫盲的倡议书,当时的人口大约有四万万人,朝廷要将百姓识字率提升到百分之一,计划用时都长达七年之久。

 由此可知,清朝的文盲率究竟到了怎样一种天怒人怨的地步。

 胤礽在大学学习近现代史的时候,历史老师提起这段,语气里的嘲讽都要溢出来了。

 所以上辈子胤礽才极力反对康熙搞文字狱。

 胤礽经历过后世,知道某些间谍会伪装成公知蛊惑百姓,所以并不觉得康熙对文字敏感有什么错,他真正不喜的是康熙一刀切的做法。

 戴名世着作的《南山集》,胤礽仔细通读过,里头不过是将满人入关以后的暴行不加掩饰地描述了下来,里头并无夸张之言。

 可这依旧戳到了康熙的痛脚,戴名世的家人、亲友,乃至门生都被康熙下旨抓了起来。

 康熙就是这么小肚鸡肠不讲道理,做都做了,还怕别人说……

 朝廷的名声,就是这样被一点一点搞臭的。

 现在摆在胤礽眼前的问题是,他要不要回京给戴名世求情。

 虽然这辈子他不害怕康熙会因此与他翻脸,可他这辈子也不想当皇帝啊。

 又不需要在读书人里头挣名声。

 再说了,今年朝堂上可不太平,要是他回去了,朝中那些老狐狸以为他也是想争权的,那他这几年不是白躲了?

 胤礽犹豫了大半天,最终还是决定不再回京掺和。

 不过他给胤禛写了封信,让他将这件事的影响降低。

 而后便又一头扎进了实验室里头。

 今年蒸汽机也成功安装到了战船上头,只不过由于小型战船的载重有限,胤祥带领的舰队并不如以往跑的远。

 胤礽便开始着手研究更大的战船。

 如今只差收尾工作了,再等几天,千人战舰便能下水了。

 除了战舰之外,军工厂把地雷、手雷,乃至左轮手枪都研发了出来。

 但军工厂只负责研发,不负责量产,这几样东西军工厂只储备了够胤祥出海两次的量,其他的问题胤礽都甩给了康熙。

 反正京城有个火器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