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晏时叙看向温梨儿,声音放缓了些。  “梨儿,今夜莫要等朕,朕过两日再去看你。” 

 温梨儿乖巧地点头:“陛下去吧,臣妾在碧玺宫等你。” 

 晏时叙吩咐文婉琴亲自送温梨儿回碧玺宫,这才转向内侍,声音复又沉凝。 

 “摆驾慈宁宫。” 

 …… 

 慈宁宫内。 

 殿内燃着上好的檀香,袅袅青烟盘旋上升,却驱不散殿内凝重的气氛。 

 太皇太后显然已经听到了风声,她端坐在凤榻上,脸色沉郁,手中的紫檀佛珠被捏得死紧,指节微微泛白。 

 晏时叙屏退左右,只留了永泰守在门外。殿内只剩下祖孙二人。 

 晏时叙直接将谢甄容流产、用侄子顶替儿子、以及事情败露后于御书房偏殿暴毙的前因后果,言简意赅地告诉了太皇太后。 

 “皇祖母。”晏时叙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却异常坚定。 

 “孙儿知道此事骇人听闻,有损皇家颜面。但长痛不如短痛,唯有快刀斩乱麻,将此等毒瘤彻底剜除,方能震慑宵小,保我大晏江山基业稳固。孙儿已严令封口,对外只称谢、刘两家被人举报私藏禁书。经查实,证据确凿,方遭此处置。” 

 藏匿禁书罪责可大可小,重则抄家灭族。 

 但皇帝看在荣国公府乃前皇后母族,以及念在文国公十数年前救驾有功的份上,这才“格外开恩”,从轻发落,只处置涉案者。 

 其余人等贬为庶民,遣返原籍。 

 这已是给天下人一个看似合理的交代。 

 太皇太后听完,闭目良久,脸上带着深深的痛心,还有一种历经沧桑的无奈。 

 她手中的佛珠捻动得更快了些。 

 “哀家……知道了。” 

 她缓缓睁开眼,眼中带着血丝和疲惫,声音苍老而沉重。 

 “叙儿,你做得对。谢氏……死有余辜!谢、陈两府……受子孙后代拖累,也是他们教子无方、治家不严之过!只是苦了……” 

 想到那个自己真心疼爱的孩子,太皇太后也噤了声,眼中泪光闪动。 

 稚子何其无辜! 

 大人造的孽,又与那懵懂无知的孩子有何干系? 

 可…… 

 可那孩子的存在本身,就是无法抹去的原罪! 

 他是谢氏混淆皇室血脉的铁证! 

 他的身世一旦泄露,无论现在还是将来,都会有居心叵测之人借他的名义生事。 

 不处理,便永远是个隐患! 

 晏时叙自然看出皇祖母心中所想,他沉声传旨: 

 “二皇子晏刑知,身染恶疾,不幸夭折。按……亲王例,葬于皇陵。” 

 “废后谢氏,闻此噩耗,悲痛过度,自戕追随二皇子去了。” 

 他顿了顿,补充道:“按祖宗规制,自戕者视为不吉,不得入皇陵,故将其尸身遣送回谢府发落。” 

 晏时叙说完,停顿了好一会,话音一转,带上了一丝复杂情绪: 

 “他本不该姓晏。着人……寻一忠厚老实、无儿无女、远离京畿的农户或小吏人家,赠予其抚养。从今往后,此子与皇家再无任何瓜葛,任何人不得向其养父母泄露其身世分毫。” 

 他终究还是留了那孩子一条生路,但代价是彻底抹去他曾经拥有的一切——尊贵的身份、显赫的姓氏、以及未来任何与皇室产生联系的可能。 

 从此,世间再无二皇子晏刑知,只有一个在乡野间懵懂长大、平凡却也远离了血腥旋涡的无名孩童。 

 这或许,是他能给予谢氏的最后一丝仁慈。 

 太皇太后眼中泪花闪动,她伸出手,轻轻地拍了拍晏时叙的手背,声音带着哽咽和释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