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也不算好料、俄料而已
房间面积不小,有近30平米。
他整体看了一遍,这里售卖的物件很杂,铜器、瓷器、玉石、一些角骨制品、木制品等都有。
但主要是以玉石类藏品为主。
无论是床上、还是地上以及家具上,都摆放着东西。
跟地摊相比,这里面的物件,卖相好了很多。
不过卖相归卖相,至于真假、能否到代,那就不好说了,有待考证。
这些,懂的都懂。
哪怕不懂,多看看手机上相关的视频,别人的一些评论,也能摸清楚。
当然,古玩行业发展到了这一步,有了科技骗不到人的年代,只要价格过于虚高,你不买就是。
真的假的已经不再重要。
因为越来越多的人心里清楚,不论真假,东西终究还是个东西。
它们也只是个东西。
这些,玩到一定的境界都会明悟。
话又说回来,制作物品,就拿一件瓷器来说,它也需要成本、运费,维护等费用。
房子里面的一件瓷器,就算是仿品,如果只卖个百八十块钱其实并不贵。
逛过大超市的人清楚,哪怕一个普通的盘子、碗,好些的也要几十块,那些成套的用具,动不动几百块钱、上千块钱。
但如果想卖好几千、过万,甚至好几万、几十万,那就得慎重考虑。
看见如此多的物品,常顺忽然间觉得他们搬运一次很不容易。
人力、耽误的时间、房租、生活费等,要是不赚点钱,还真不划算。
“老板,生意咋样?”
常顺看着时,听见老周问了一声。
这处房间摆摊的老板,是一名年龄四十岁左右的男人,跟他现在的年龄差不多。
搞收藏的人,八零后或者之前年龄段的人居多,九零后要少一些,零零后就更少了。
目前的状态,六零后、七零后、八零后是主力。
“还行吧!不过跟几年前相比,要差多了!”
老板回了一句。
这话不假,自从各大城市,包括其它一些小城市逐渐兴起了古玩房交会,这种活动越来越多。
最初两年,特别的火爆。
不过最近几年到处举办的太多了,大家也都没有了最初的热情。
加上这两年“口罩”方面的影响,生意断断续续。
“应该很快就会恢复的,相信等“口罩”都摘掉后,古玩生意也会好起来!”
老周又道。
“希望那样吧!你看看有啥喜欢的东西,看中了我们谈价!”
老板跟着说道。
“除了表面放着的这些,你还有单独放着的物品吗?”
老周应该是没有看中表面摆放出来物件。
“有,不过价格不便宜。”
听对方这样说,老板说了一句。
其实内行人都清楚,真正的好货,一般不会轻易的放在肉眼所见的房间里。
“你主要是玩哪方面的藏品?”
老板接着又问。
“银元,银锭,大、小黄鱼,你这里有吗?”
“有一些银元,我拿出来你看看!”
老周这样说,老板开始找了起来。
过了不久,他拿出了一摞筒子银元,把它放到了床上。
这摞筒子的表面还有一些绿色的锈迹。
常顺看了一眼,发现露在面上的是龙,是背面,估计是一枚“光绪元宝”银元。
老周把它们拿到手里,换了一面看,也是龙,不过两个龙却是不一样,这个龙,中间位置有“壹圆”二字,应该是“大清宣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