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既然知道,做女儿的肯定要全力帮衬。  “好,吾儿辛苦了。” 

 “如此你就先回去吧,需要你们售书之时,朕会通知你。” 

 杨广满意笑笑,又和南阳公主聊了几句,就让她也回去了。 

 而他自己也这才拿起了桌案上的奏疏,仔细看了起来。 

 就这样一天的时间很快便过,已经到了郑善果和那些世家大族约定好的书籍提价之日。 

 这一日上午。 

 家住洛阳城永宁坊的读书人王长青,简单用了点膳食后,就匆匆忙忙拿着自己最近几年给人代写书信所赚的十贯钱,向着离家最近的崔记书局赶去了。 

 王长青今年二十一岁,面容英俊身材消瘦,虽出身寒门可却始终有着一颗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雄心。 

 是故,他从小就喜读书,家里所有财货刨去日常所需也都尽数买了书籍。 

 因为在他看来,有书就能传家,有书,子孙后代就能摆脱寒门不受压迫。 

 然而,就在他兴冲冲赶到崔记书局,对里面的掌柜说出:“掌柜的,给我拿本《战国策》”时,那掌柜却只看了他一眼,然后就笑道:“可以,二百贯。” 

 “多少?掌柜的你刚说多少?” 

 瞬间,王长青懵了,只以为自己产生了错觉。 

 二百贯? 

 如同《战国策》这种可以学到些许策论,用以应对科考的书籍他虽然以前没买过。 

 可其他如《论语》,《中庸》那些他买过啊。 

 那些书最多也就七八贯钱,就这还得是那种字体工整,有书法韵味的读书人所抄才能卖这价。 

 一般只是粗浅识文断字之人所抄之书,就能卖个三四贯罢了。 

 可现在,一本《战国策》就卖二百贯? 

 这让王长青都想问句,你们这书是王羲之仿本,还是欧阳询手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