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装我是大神 作品

第732章 要办事儿自然是要找毛骧了

在读书人稀缺的大明,凭着这六年学习到的东西,不仅饿不死,衣食无忧都是很简单的。

 教育问题是个长期工作,朱吾适不慌,也没办法慌。

 他要做的就是尽量多建几所学校,然后静待开花结果。

 一顿饭吃完,宾主尽欢。

 解缙他爹带着吴所畏离开了。

 朱吾适本来想给吴所畏安排个住处,被吴所畏婉拒了。

 他现在住在解缙家,他媳妇儿刚好可以跟解缙的老娘和嫂子做个伴儿,毕竟都是老乡,以前也认识。

 解缙父子三人对大明的贡献非常大,朱吾适也没有亏待他们,衣食住行方方面面,不说是最好的吧,也是不差事儿的。

 解缙一家现在住的房子挺大的,加上吴所畏一家也完全够住。

 距离学校也不远,吴所畏愿意住这就住吧,还方便解缙父子给他开小灶了呢。

 不过吴所畏的性格跟解缙父子完全不同,应该不是搞科研的料。

 搞不了科研也无所谓,当老师博学多才也是好事儿。

 搞定了自然科学老师,数学老师张玉兼任,剩下的就是语文老师了。

 解缙他爹认识的人毕竟都是他老家那边的,山高路长的,他又久不联系,也不知道那些人现在怎么样了。

 朱吾适干脆就在应天府找了。

 国子监就是个好地方。

 岁数太大 的,要么处事圆滑,要么 被生活磨平了棱角,要么一心要当官。

 他们敢来,朱吾适还不敢用呢。

 年轻的,又能胜任的,国子监的 学生就挺合适的。

 朱吾适准备去国子监找一个平民学生。

 这个学生要有锐气,有理想有抱负。但是这个抱负又不能只是想要当官,要有更崇高的理想。

 国子监是有平民学生的,朱元璋在刚建国的时候就规定了。

 品官子弟及平民俊秀通文义者,并充学生。

 意思就是,平民中才华优秀的人,可以特许进入国子监读书学习。

 甚至学习好的,家里没钱,还可以用粮食抵扣学费。

 虽然不是 完全免费,但是也算是对平民子弟的优待了。

 国子监的学生毕业后也不全都是去当官的。

 国子监的学生毕业后,经过实习和考核,有一部分会被分配去当官。

 国子监的学生还会被派到地方去清查赋役,丈量土地,监督兴修水利。

 发生自然灾害的时候,国子监的学生还会被派去灾区巡视,赈济灾民。

 另外编撰书籍的时候也会用到国子监的学生,包括前朝的史书。

 就连永乐大典最早就是在国子监问世的。

 有的学生也会参加科举考试。

 当然也有人选择回到家乡,传道授业。

 甚至还有当外交官的呢。

 国子监还有留学生呢,甚至是女留学生。

 有个叫姑鲁妹的女子,就曾经被琉球国中山王派遣到国子监去学习。

 她也是华夏有记载的第一个女性留学生。

 朱元璋还亲自接见了她,并下旨国子监对她进行特殊的照顾。

 所以说,朱元璋其实真不是那种蛮不讲理,传统固执又嗜杀的人。

 没人惹他的时候,他还是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