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醇 作品

第229章:祥瑞降世!改天换地,天佑新君!

  大唐贞观十九年,除夕夜。

  残月如钩,悬挂在高空之上。

  东宫崇教殿的殿内,在烛火的映照下一片透明,官员们分列两侧,一眼看过去,半数都是身穿紫袍的当朝大员。

  除夕夜在大唐是阖家团圆的日子。

  今夜一过,就代表着到了新的一年,同时也来到了一年最重要的节日:元日。

  因此。

  今夜前来东宫庆贺的官员和宗室们非常多。

  从礼法上来说,大唐现在实际上就只有三个人可称之为君,一个是李世民,玲王两个,自然是太子夫妇。

  崇教殿的上首。

  太子妃苏檀儿端庄的坐在长案后,身侧还坐着太子的嫡子,被册封为郡王的李厥。

  李厥今年八岁了。

  虽然还未成年,但也已经懂了很多事情,毕竟李承乾就是在八岁时当上太子的。

  按理来说。

  除夕夜宴自然得李世民来召开。

  也有人提议让皇帝出面,宴请群臣,但这个提议,很快就被一众宰相们给全票否决了。

  “陛下年迈,身子不好,不宜轻动。”

  所以。

  李世民就还呆在骊山上,没能下来。

  而因为李承乾也不在,所以主持今夜宴会的,自然就成了太子妃娘娘,大唐未来的一国之母苏檀儿了。

  “诸卿。”

  “今年父皇久病,太子殿下又带兵在外,全国上下的大小事宜,都是诸卿为太子抗下来的。”

  “这杯酒,吾敬诸卿!”

  说话间。

  苏檀儿起身,端起酒杯笑意吟吟的敬酒。

  李厥也跟着站起来,有样学样的敬酒,大殿的群臣见状,一个个尽数站起来,口中一边喊着折煞臣等,一边将酒水饮尽。

  一时间。

  大殿上充满了和和美美的气氛。

  作为太子妃,苏檀儿无疑是非常称职的,一言一行在众人眼中,颇有当年文德皇后的风采,所以大殿上有不少宗室都在暗暗称赞。

  人群中,坐着吴王李恪夫妇。

  按照大唐的规制,藩王在每年年末时,都要回京述职,李恪自然也不例外。

  从交州往回走,一路上花了一个月时间。

  乘船从交州沿海出发,然后在珠江口逆流而上,经过邗沟来到长江水系,继而进入大运河,抵达洛阳与长安。

  形成长达上万里。

  不过李恪这一次是带着任务来的,所以倒是不觉得疲惫。

  当下左右四顾一圈,见气氛正浓,便从身侧取出来一个黄花梨木匣子,起身走到大殿中央,朗声道:“启禀太子妃娘娘,臣有要事禀报!”

  大殿顿时一静。

  众人都把眼神投向了离京将近一年的吴王身上,心里头有些疑惑。

  “哦?”

  苏檀儿放下酒杯,看着李恪问道:“既然是要事,那就说吧。”

  “是!”

  李恪点头。

  随后在所有人惊讶的目光中,打开了捧着的匣子,借着明亮的烛火众人看去,只见匣子里边,装着个……

  贝壳?!

  准确的说,是一个被冻在冰块里的贝壳!

  众人满脸疑惑。

  都不明白吴王殿下这是要搞什么花活。

  “这是……”

  “回禀太子妃,这是前不久臣在交州教化百姓时,当地部落供奉上来的,说是不久前下海捕鱼,莫名其妙从海中捞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