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人总是喜欢折中(第2页)

  “如果在千里迢迢的从江淮调粮的话,最少也需要两旬以上的时间,到时候怕是粮食沿着大运河调过来了,幽州百姓也死了不少了。”

  众人一片沉默。

  明显大伙都明白如今的危机,不是手起刀落就可以轻易解决的了。

  “陛下,实在不行的话,可以先调一部分军粮过来!”

  “这是自然。”

  “传令吧,从辽东和河东调些军粮过来,但远水解不了近火,所需的粮食,大部分还得在河北道筹措!”

  筹措粮草,是个大问题。

  君臣众人想了片刻之后,赵节忽然灵光一闪,指着沧州城说道:“陛下,朝廷可以借粮啊!”

  “河北乃是我大唐的重地,河北士绅们受灾前,也都丰收了两三年,家中存粮估计会很多!”

  “朝廷暂时缺粮,问他们借不就好了!”

  “可他们不借呢?”

  赵节扫了眼说蠢话的沧州此事,双眉微微挑了挑,眼神玩味的随口道:“他们不借,你就不会让他们借?!”

  “你要知道刀架在脖子上的时候,士绅老爷们是什么事情都会答应的。”

  众人闻言,哄堂大笑。

  不借粮食?!

  那借个人头,总是可以的吧?!

  世人都是喜欢折中的。

  要是上来就说与他们借粮食,他们自然不愿意,可若是说借他们人头,他们听后也就会心甘情愿的答应借粮食了。

  “既如此,就这么定了!”

  “渤海高氏在河北道做出如此惊天大案,朕不相信,河北的士绅们当真对这件事情一无所知!”

  “他们或许没有涉案,也或许没有发灾难财。”

  “但一个知情不报,隐瞒事实,对抗朝廷中枢的罪名,是逃不掉的!”

  “如果愿意借粮,那自然皆大欢喜。”

  “倘若不愿意借的话,那朕也不介意多死些人,到时候直接给他们扣一个知情不报加通窝的罪名好了,看看他们是想吃朝廷的刀子,还是想好好合作!”

  大唐朝廷,说白了到底是个暴力机构。

  要讲规矩的时候,自然是可以讲的,但如果到了规矩讲不了的地步,动刀子也并非不可以。

  既然不想体面。

  那李承乾只能辛苦一下,让唐军将士们,帮士绅老爷们体面体面了……

  ……

  大唐昌明元年,三月初。

  在打扫过战场,焚烧掩埋了窝寇的大量尸体,并将唐军阵亡将士埋葬之后。

  唐军迅速分兵。

  配合各地地刺史、别驾、司马等官员,开始向河北道诸多州县的士绅们借粮食。

  这个过程,自然不顺利。

  大多数人都是不想借的,但恐吓一番之后,也就只能答应了,不过终究有人不怕死,即便最终答应借,却坚持要朝廷给予利息。

  而且,还是三成的高利息!

  不仅如此。

  甚至于还要求无论借走的是什么粮食,到时候还回来的,必须全是稻米。

  这简直就是欺人太甚!

  赵节一开始还想好好商量商量,但一看对方压根是在胡搅蛮缠,于是也直接不装了。

  当即。

  一顶通窝的大帽子便扣了上去!

  而在这种高强度的借粮(征粮)之后,幽州等地的春荒情况明显得到了控制。

  与此同时。

  河北道,冀州城内。

  一行十几人,对坐于冀州东市当中的酒楼中,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一抹难以掩盖的愁容。

  “如今天子就在河北。”

  “我等犯下的大事,不会已然事发了吧?!”

  “诸位,实在不行的话,咱们就把粮食还回去吧…毕竟相较于大伙的性命,钱财只是身外之物啊……!”

  请收藏本站:www.284fsie5d.lol。笔趣阁手机版:m.284fsie5d.l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