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大战再起

  大唐昌明元年,五月。

  随着芒种节气的到来,大唐淮河以北的广袤地域上,便开始了忙碌的冬小麦收割工作。

  田间地头。

  一眼望过去,除了金黄金黄的小麦与沉甸甸的麦穗之外,还有在弯腰辛勤劳作的百姓,已经来回奔跑,帮大人送饭送水,干些杂活的稚童。

  田埂上。

  李承乾手搭凉棚,环视四周。

  紧接着随手从旁边摘了一株麦穗,双手合十不断揉搓片刻后,吹了口气,手心处便只剩下一颗颗饱满金黄的麦粒了。

  “陛下,今年的麦子产量很高,而且基本上都很饱满。”

  “虽然去年河北、河东爆发雪灾。”

  “但所谓福祸相依,正是因为下了暴雪,所以今年才有充足的水分来灌溉土壤,因此今年乃是个不折不扣的丰年!”

  看着手中的麦粒,李承乾微微颔首。

  “丰年好啊!”

  民以食为天。

  只要百姓们能够吃上一碗饱饭。

  那大唐的天就永远不可能塌下来,但倘若百姓们连饭都吃不上了,大唐即便再强大,也终究只是假象罢了。

  这一点。

  从去年天降暴雪,再加上河北诸多动乱,民间却依然没有爆发民变甚至是造反,就可以看出一二。

  大唐现在在河北的耕种政策,是经过改良了的。

  百姓们只要按照朝廷给出的建议来耕种,那么一年到头,就可以收获两批粮食。

  四五月份,收割去年种下的冬小麦。

  随后立马种植土豆或者是红薯,亦或者是杂豆等作物。

  到了秋天,这第二批杂粮就成熟了。

  收割过后,再次重复去年的经历,把土地翻一遍之后,种植越冬小麦,并在明年的四五月份收割。

  如此这般。

  一年到头,就可以收获两批粮食。

  一批麦子和一批杂粮,虽然说杂粮吃多了容易出问题,也不如精粮好吃,但不管如何,这样一来百姓们总归是吃饱了。

  再加上暴雪的因祸得福。

  以至于往常的中等、下等田地,产量都涨了不少。

  若非如此。

  去年连番的天灾人祸,河北这地方八成早就不知道出现多少支起义军了。

  “褚卿。”

  “朝廷关于河北、河东部分受灾地区减免赋税的政令,已经下发了吗?!”

  李承乾缓缓蹲下。

  并随手把手中的麦粒,塞到了身旁褚遂良的手中。

  “已经下发了,陛下。”

  “天下百姓闻讯,无一不感念陛下的恩德。”

  这话真不是褚遂良在胡说八道。

  百姓们又不是什么蠢货,谁对他们好,谁对他们不好,百姓们还是看得清楚的。

  “如此就好……”

  褚遂良附和着笑了笑。

  只是眉眼之间,多多少少挂着些忧虑。

  李承乾扭过头扫了他一眼,然后轻笑一声,摆手道:“想说什么就说,别憋着,小心英年早逝了!”

  褚遂良:……

  “陛下。”

  “臣还是认为您不能去辽东,那地方刚刚平定没过多久,实在是有些危险,您身上肩负的是我大唐十道三百六十州,倘若……”

  数日之前。

  在彻底敲定了讨伐窝国的计划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