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对孩子的培养(第2页)
后来,夫妻俩对渐渐长大的儿子不似过去那么严厉了,但黎暄的漫画瘾始终未断,又断断续续买了几大箱子漫画书。有时还把上面他认为感人的故事讲给妈妈听,当爸爸有好头脸的时候,也大着胆子讲给他听。
虽然他们俩都不认同儿子的这一爱好,但也都睁只眼闭只眼,孩子长大了,当家长的也不能武断干涉了,再说,对爱好画画的他也有帮助。
高考前夕,黎暄毅然决然地选择独自一人前往北京学习美术。这个决定对于他来说无疑是一次巨大的挑战,但他坚信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在艺术领域取得更好的成绩。
然而,黎远山作为父亲,心中却充满了担忧。他担心儿子在专注于美术学习的同时,会荒废掉语文这门重要的学科。为了不让黎暄在高考时因为语文成绩而吃亏,他想出了一个办法——让儿子每天坚持写日记。
黎远山认为,写日记不仅可以锻炼儿子的文字表达能力,还能帮助他记录生活中的点滴,培养观察力和思考能力。这样一来,当高考写作文时,黎暄就不会感到无从下手或者憷头了。
黎暄是个听话的孩子,他理解父亲的苦心,于是开始认真地坚持写日记。尽管有时会因为忙碌的学习生活而有所间断,但他始终没有放弃这个习惯。
那本日记,成了黎暄在北京生活的一个见证。小美曾经偷偷翻过儿子的这本日记,她发现每一篇的字迹都写得有些散乱。这也不难理解,毕竟黎暄是一个从未离开过父母的少年,如今却要独自在京郊的一个地下室里生活。
在那个狭小而阴暗的地下室里,黎暄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周围的环境也并不理想,各种喧嚣和干扰不断;再加上青春期特有的不安分思想和躁动的心情,这些因素都对他产生了影响。
然而,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黎暄坚持写着日记。他用文字记录下了自己的感受、思考和成长,或许字迹有些散乱,但其中蕴含的情感却是真实而深刻的。那些真实的思想,看来是经过一番深思的,去京独自生活的经历对他来说更是一次意志的磨练。
因此,在小美眼中,对于孩子的培养绝对不能采取那种简单粗暴、一概而论的方式。就如同一位知名人士曾经说过的那样:“对于那些过于勤奋用功的孩子,我们应该劝导他们多休息、多去玩耍放松一下;而对于那些过于懒散的孩子,则需要鼓励他们更加积极进取、多付出一些努力。”
然而,这仅仅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更为关键的是,要着重培养孩子们具备一种独立自主、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这种精神将伴随他们一生,帮助他们在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时都能够坚定地前行,不轻易被外界因素所干扰或打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