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又是一年岁尾(第2页)
在这几年的信贷工作中,经他手审批的企业贷款数量众多,但他始终能够将不良率控制在全行最低水平。这一成就的背后,是他无数个深夜伏案核对企业财务报表的辛勤付出,以及与客户经理们反复推敲授信方案的无数次会议。这些努力和坚持,使得他所负责的业务领域成为了全行的标杆,为银行的稳健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此外,黎远山还牵头建立了小微企业信用评估模型,这一创新举措不仅提高了银行对小微企业的风险识别能力,更为省行提供了一个标准化的模板,后被广泛推广使用。这一模型的成功应用,不仅为银行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成本,更为小微企业提供了更加便捷和高效的融资渠道,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可以说,那些深夜伏案工作的日子,以及与客户经理们共同探讨授信方案的会议,都成为了黎远山职业生涯中最为闪耀的注脚,见证了他从一名普通信贷员成长为行业内的佼佼者的历程。
然而,人事的一纸调令,让他离开了熟悉的信贷审批台。初到市行办公室时,面对纷繁复杂的行政事务,曾经的信贷“专家”也有过短暂的手足无措。从安排行领导日程、统筹全行会议,到协调各部门间的工作衔接,每一项工作都与他过去的专业领域截然不同。但多年在信贷条线培养出的严谨作风和学习能力,让他迅速适应了新岗位。
如今作为办公室主任,黎远山的办公桌上永远摆着三个待办文件夹:红色标注的是行务会议纪要,黄色的是紧急公文流转,蓝色的则堆满各部门协调函件。虽然不再直接参与信贷业务,但文秘工作依然需要他发挥专业特长。行领导关于普惠金融、风险防控的讲话稿,他总会结合在信贷部积累的实战经验,加入最鲜活的案例和最精准的数据。
去年全行风险管理会议上,行长那份获得总行领导点名表扬的工作报告,就是他连续三天泡在办公室,逐字逐句修改到凌晨,连文中引用的不良贷款率、拨备覆盖率等十几个核心指标,都亲自到信贷管理部复核三遍。
尽管早已脱离具体信贷实操,但黎远山深知,办公室作为全行运转的“神经中枢”,每一个文件的流转、每一场会议的组织,都在无形中影响着整个机构的运行效率。就像他当年在信贷部把控风险一样,如今他也要确保办公室的每一项工作都严丝合缝,为全行稳健发展保驾护航。
随着年关将至,整个单位都进入了“战斗模式”。清晨七点半,天还未完全透亮,办公楼的灯已次第亮起;深夜十一点,加班的同事们依旧在工位上忙碌,办公区里键盘敲击声此起彼伏,打印机吞吐纸张的嗡鸣不绝于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