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如止水020 作品

第292章 拳头才是硬道理(第2页)

 

仅三千亲卫守护大营,其余兵力皆在外布防。

 

抵达辕门,高朋高呼:“有人伏击吉少爷,快派人支援!”

 

一小队甲士持戟冲出,似未察觉张绣一行人。

 

高朋无意示警,他率队败于典韦,若此事传开,颜面尽失。

 

如今既至自家营中,怎会乖乖引路?定要凭借人多势众制伏张绣等人,押往樊将军处挽回颜面。

 

高朋深知辕门前这支守卫无力阻挡张绣等人,于是朝营地深处走去,沿途不断派人前去增援。

 

这一切都在张绣的预料之中,典韦催动坐骑欲冲锋陷阵时,戏志才急忙劝阻:“莫要动手。”

 

毕竟,此时并非撕破脸的时候,以免难以善后。

 

“罢了,还是由我来解决。”

 

张绣夺过一支长枪,猛然掷出,枪身笔直如箭,击中领头甲士的头盔,将其掀飞并深深钉入地面。

 

甲士纹丝不动,此景让其余守卫惊惧不已。

 

张绣策马上前,喝令:“全体退下,某乃威武张绣,特来拜会樊稠将军!”

 

他气势逼人,辕门前数百甲士竟无人敢动弹。

 

“真是可恶!”典韦低声抱怨,眼见风头都被张绣抢走。

 

“不知天高地厚的野狗,竟敢在此放肆!”辕门后传来一声狂傲之语。

 

一银甲小将跃马而出,挥舞狼牙棒直冲张绣。

 

“吾乃樊稠帐下校尉许义,接招!”

 

战马嘶鸣,张绣策马疾驰,话音未落,许义已被震飞,狼牙棒先一步落地。

 

张绣膂力虽不及典韦,但技艺更胜三分,赤手空拳仅一回合,便让许义败北。

 

许义在樊稠军中素有威名,今日却落得这般下场。

 

辕门外,樊稠的甲士屏息凝视张绣,无人敢动。

 

典韦心生艳羡,渴望展现武力,毕竟他的实力不逊于张绣。

 

消息迅速传入樊稠耳中。

 

辕门敞开,樊稠指挥八百骑兵疾驰而出,步卒紧随其后,形成包围之势,将张绣等人困于其中。

 

区区数人竟敢挑战营前,分明是自寻死路。

 

在亲卫护卫下,樊稠策马靠近,初见张绣略有熟悉之感,近前方惊觉。

 

“张公子无缘无故来此叫阵,所为何事?”樊稠质问。

 

众人虽不识张济侄儿,樊稠却记忆犹新。

 

“特来助樊将军整肃军纪!”张绣毫无惧色。

 

面对千军万马,神色如常。

 

经樊稠追问,张绣详细叙述樊吉践踏庄稼、欺凌百姓的恶行。

 

“人证物据确凿,樊将军有何辩解?”张绣反问。

 

戏志才与典韦在一旁深感畅快。

 

樊稠面色铁青,在辕门前沉默良久,对张绣投去异样目光。

 

心中暗忖,张家小辈疯了吗?仅因小事便要处置樊吉,如今还来问责。

 

谁给了张绣胆量?莫非是张济?

 

此事若由张济提起尚可理解,张绣区区少年,怎敢与他对峙?

 

“毁田事小,但闯我军营,该当何罪?”樊稠冷声道。

 

“樊将军此言差矣,实乃将军自身扰攘,与我等无干!”戏志才上前劝解。

 

他知道,单凭张绣难以撼动樊稠,此刻只需拖延时间即可。

 

人已被樊稠包围,樊稠却不急于动手,眯着眼打量戏志才,转向张绣问道:\"这位是?\"

 

樊稠能官至右将军,绝非庸才。

 

此事即便樊吉有过错,张绣一个小小人物竟敢在此挑衅,定有蹊跷,或许别有所图,樊稠第一个怀疑的就是张济。

 

莫非是张济背后指使,意欲构陷于他?

 

\"颍川人氏,戏志才!\"戏志才自报家门。

 

他并无心多谈,只盼顾天快些到来。

 

樊稠心存疑虑,与张绣等人虚与委蛇。

 

待察觉张绣等人意在拖延时,果断下令:\"来人,拿下这些贼子!\"

 

樊稠翻脸无情,戏志才心生忐忑。

 

什么道理?这世道谁拳头硬谁说话。

 

相反,张绣与典韦毫不慌乱。

 

他们虽无太多心计,但在万军中取敌将首级的本领却不在话下。

 

擒贼先擒王,樊稠如此靠近,岂非小觑他们?

 

正待典韦准备出手之际,忽感劲风掠过,一柄品相非凡的方天画戟划破长空,直插入右军大营辕门。

 

这戟,樊稠部下不知其名,但他却一眼认出。

 

顿时大惊失色,脱口而出:\"吕布!\"

 

吕布威名天下皆知,一身白衣策马而来,樊稠手心冒汗,死死盯着来者,兵卒也全然不动。

 

近前细看,樊稠发现虚惊一场,来者并非吕布,而是一个陌生人。

 

\"你是何人?\"樊稠上前质问。

 

顾天轻笑:\"我是谁并不重要,说了樊将军也不会知道。不过,王子犯法尚且与庶民同罪。\"

 

\"樊将军之子若违军纪国法,又怎能逍遥法外?\"

 

顾天从马背上跃起,取下方天画戟,尽管只是个无名小卒,但这方天画戟的重量,只有樊稠自己清楚。

 

吕布受董卓重用,真假不论,世人皆知。

 

十万大军驻扎洛阳以南,无论真假,这一事实摆在那里。

 

樊稠脸色阴沉,张绣不过是个张家后辈,即便教训一番也不成问题。

 

然而,此事涉及吕布,闹到朝廷,樊稠难占便宜;即便私下解决,其兵力在吕布面前也无优势可言,无论怎样,结果都对自己不利。

 

在樊稠眼中,樊吉是否有罪并不重要,拳头才是硬道理。

 

“此事回营再议。”樊稠退了一步,选择闭门商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