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进军山海关!(一)(第2页)

 在远处的高坡之巅,一支仅由十几人组成的精锐骑兵队伍矗立,他们头盔闪耀,铠甲锃亮,在这支队伍的最前方,一位身着纹路精美棉甲的中年男子骑于黑马之上,正是大清睿亲王爱新觉罗·多尔衮。

 他的脸庞线条刚毅,如同刀削斧凿一般,透出一股威严与力量。眼神锐利如鹰,深邃而明亮,仿佛能洞察一切。此刻,他正静静地注视着下方正在行进的大军,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多尔衮微微回首,目光转向身侧一位头戴貂帽、面容枯瘦的老者,沉稳地问道:“先生,对于此番进军明国,您认为是否已到最佳时机?”

 洪承畴,这位原大明蓟辽总督,此刻正轻抚着颔下的胡须,嘴角浮现一抹睿智的微笑。他平静地回应道:“王爷,闯贼根基尚浅,京畿之地正处于纷乱之中,我军从密云长城破关,必能令闯贼和明军都措手不及。此等良机,千载难逢。只需依照既定计划行军作战,占据京畿一带,必然能为将来逐鹿中原打下基础,为我大清开创千秋大业!”

 洪承畴在崇祯十五年松山之战中被俘后,选择了投降清廷,并因其卓越的才能而深受皇太极的器重。顺治小皇帝即位后,他更是得到了辅政王多尔衮的青睐,屡次献计献策,成为多尔衮身边不可或缺的幕僚军师,深受其信赖与敬重。

 尽管清军拥有如此强大的实力,然而此刻的多尔衮却并未敢奢望能够占领整个九州。他深知大明人口众多,疆域辽阔,资源丰富,实力不容小觑。

 因此,清军高层只期望能够占据北直隶或河南山东的一部分,就已经是极大的胜利了。将来在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图谋整个九州大地。

 多尔衮满意的点了点头道:“先生劳苦功高,居功甚伟,若我大清能占领大明京师,先生必能名垂青史!不弱于萧何韩信!”

 在多尔衮的身旁,豫亲王多铎带着锐利的眼神和微笑说:“每次交战,明军在我大清铁骑的冲击下,都如同无头苍蝇,溃不成军,如今那崇祯皇帝,已被流贼逼至绝境,自缢身亡,我大清乃天命所归,占领北京,已是触手可及之事。”

 当听到“崇祯皇帝”这几个字时,洪承畴心中闪过一丝哀痛,但面容依旧保持着平静。

 得知北京沦陷,崇祯自尽的消息后,他独自在房间里待了许久,尽管已投降大清,无法回头,但他在明朝为官时,曾深受崇祯皇帝的信任和器重,君臣之间,确实有着几分情谊的。

 特别是读过多尔衮特意送来的当初崇祯皇帝亲自给他的写的祭文之后,洪承畴又陷入了悔恨之中,在多尔衮的使者面前也掉了几滴眼泪,他知道这是多尔衮想看到的。

 洪承畴此刻心中只有一个愿望,那就是希望此次出征能够成功消灭李自成,为崇祯皇帝报仇雪恨,也算是对自己过去一个交代,然后全力扶持大清剿灭流贼和南明,建立大一统的中原王朝,这样将来青史之上,自己的名声也许能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