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进军山海关!(二)(第2页)

 这是李自成的中军帐,居住的都是李自成的亲军,伙食自然比寻常士兵好一些,白米粥,粗粮窝窝头,和咸萝卜干。

 顺军中的普通士兵可是只有掺沙的糙米粥和加了盐的窝窝头,这还是行军途中,如果是平时,只有糙米粥喝,只有作战前才能吃上些好一点伙食,但这个时代,能吃饱就已经不错了。

 朱慈烺和他的两位兄弟,以及贴身太监吴长喜,每个人都接过了一碗热粥,手中拿着窝窝头,与其他前来领取饭食的亲卫们一样,他们蹲在空地上,开始了吃了起来。

 出征前,朱慈烺特意叮嘱吴长喜,不要对兄弟三人有任何特殊的侍奉,要一切与他人无异。

 他这样做,背后自有深意。这样的举动能够收获人心。尽管这些士兵并非他的部下,还是敌人,但在行军途中,能够与李自成的亲卫们同吃同住,无疑会在无形之中为他们积累起一份好感度。

 果不其然,在共进午餐后,李自成的一些亲卫们对朱慈烺兄弟三人的态度有了明显的转变,不再那么冷漠。

 朱慈烺前世便是一个健谈的人,加之他有着从军经历,使得他很快就与几位亲卫打开了话匣子,交谈甚欢。

 晚饭后,李岩在众人瞩目之下,坦然步入朱慈烺的帐篷。在这个敏感的时期,他选择以这种方式与朱慈烺进行交流,更能不容易被人怀疑。

 李岩带来的亲兵,他们看似漫不经心地与李自成的亲兵交谈、闲逛,然而,这一切都是精心布局的。他们已经在无形中引导走了帐篷外的生人,并设置了相应的警示信号,确保会谈的顺利进行。

 朱慈烺一见到李岩,便急切地问道:“天津那边的人已经派遣过去了吗?”

 李岩点了点头,神情中透露出深深的忧虑,他沉声道:“天津的情况虽然棘手,但尚能应对。臣最为担忧的是,若按照我们当前的行军速度,不出五日便能抵达山海关。然而,若是建奴届时仍未抵达,关宁军若被歼灭,顺军占领了山海关,那我们所有的计划都将化为泡影。”

 朱慈烺道:“李自成现在并不着急吧。”

 李岩回应道:“是的,闯王和大军师都认为,当前应以招降为主,他们对吴三桂仍抱有一定的希望。”

 朱慈烺道:“现在时间才是一切的关键,可惜李自成什么都没有看出来。”

 李岩接着解释:“李自成认为我们与建奴之间井水不犯河水,且自从抵达京城以来,他还收到了榆林守将王良智转交的多尔衮亲笔信件,因此对建奴毫无防备之心。”

 “殿下,关于吴三桂,他真的可信吗?”

 李岩终于问出了这个萦绕他心头多日的问题。

 吴三桂身为宁远总兵,又是崇祯皇帝亲赐的平西伯,地位尊崇。自己作为流贼出身,若在朱慈烺面前直接质疑吴三桂,恐怕会引来挑拨离间的嫌疑,这是李岩极力想要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