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山海关之战(十一)

郑泰目睹眼前的混乱,急忙上前安抚众人:

 “诸位大人,请务必保持冷静,殿下智谋深远,且已成功收服流贼大将李岩,必定能化险为夷,我们不可自乱阵脚,坏了殿下精心策划的大计,辜负了太子殿下的期望。”

 曹友义听后,情绪稍显激动,他紧锁眉头,愤慨地说:

 “殿下的安危,岂能依赖于流贼?我等如何能坐视不理、袖手旁观!必须主动采取行动,全力以赴去营救殿下,方能不负太子殿下的重托!”

 蓟辽总督王永吉道:“本部院赞同曹总镇的意见,国本处于危难之中,诸位身为臣子又怎可以坐视不理?”

 王永吉这些日子已经感觉到吴三桂不把他这个顶头上司放在眼里,各类事情根本就不用他和黎玉田商议了。

 但手中无兵,只能忍气吞声,这一次见到天津水师和曹友义的到来,腰杆子自然是硬了几分。

 就在众人争论是否应出兵救援太子之际,一队负责警戒的关宁军骑兵疾驰而来,马蹄声打破了周围的寂静。骑兵首领大声报告:

 “大帅,紧急军情!西罗城外的流贼兵马都涌向了北水关一带!”

 此时,山海关的码头位于宁海城南侧,为确保登船顺利,吴三桂已将三千骑兵和两千步兵,部署在宁海城北侧进行警戒。

 当前的主要威胁来自北面西罗城外的顺军主力,吴三桂深怕顺军提前察觉他们的渡海计划,从而发动攻击,而为了不因为顺军的怀疑,宁海城外,也并没有修筑任何防御工事。

 今日白天大战之时,顺军将主力都放在了西罗城,这也是吴三桂将关宁军放在城外野战的原因之一,为的就是将顺军所有的目光都吸引来西罗城,从而放松对宁海城的侦查。

 果不其然,顺军在宁海城外仅派遣了几队骑兵进行侦察,这些骑兵在观察到城头守军稀少的状况后,便匆匆离去,没有进一步深入侦查。

 顺军因此并未对宁海城产生足够的重视,甚至在今日鸣金收兵之后,还将原本驻防在宁海城外的士兵也一并撤走了,这一系列的行动,都为山海关的撤退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在探!若两军发生交战,要第一时间传回消息!”

 吴三桂命令道,探骑传来的这个消息让在场的众人都松了一口气,不被流贼大军盯上,自然是最好不过的。

 但同时又都纷纷担心起太子的行踪了,太子并未交代自己如何脱险,若是形势危急,不得不离开,在场的众人恐怕有抛弃国本之罪呀。

 此刻,一支快骑队伍如闪电般从宁海城内疾驰而来,径直来到码头,见到吴三桂后,骑手立即下马,恭敬地禀报道:

 “大帅!威海城外出现了一支流贼骑兵,人数约有两千,领头者自称李岩,他声称是奉太子殿下之命前来!”

 这一消息如同春雷炸响,在场所有人在听到“太子”二字后,瞬间激动起来。他们纷纷向前询问:“太子殿下也到了吗?”

 探骑回答道:“传信之人只是提及奉太子殿下之命,并未明确说太子殿下亲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