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补发军饷(第2页)

 李岩一直在旁边默默观察着朱慈烺,他心里明白这位大明太子做事总是不守常规,充满了冒险精神。尽管他也曾试图劝诫朱慈烺,但并未起到多大作用。

 所以并不再多言,能做到眼前这一步,足以证明太子的计划都是正确的,看来太祖朱元璋托梦确实深谋远虑,说不定现在都是太祖的安排。

 朱慈烺热情地招呼着李岩一同走下了船。他们在一群侍卫簇拥下,迈着稳健的步伐,朝着天津城外走去。船上带来的大批人马早已在城外搭建起了一个临时营地,一片繁忙景象尽收眼底。而吴三桂率领的三万关宁军也整齐地驻扎在城外。

 朱慈烺心中暗自盘算,这次他亲自从京城带来了一万五千名士兵,再加上吴三桂的三万关宁军,现在总共拥有四万五千人的军力了。

 为了犒劳安抚这些的将士们,朱慈烺下令在城中购买和征集大量的粮食和家畜。今天,要让每一名战士都能饱餐一顿。

 正值晌午,太阳高悬天空,阳光明媚而炽热。营地内炊烟袅袅升起,烟雾弥漫在空中,散发着浓郁的香气。这股香气来自于营地里早早竖起的几十口大锅,这些锅中正煮着美味的食物。

 每一口锅内都卤着猪肉、羊肉和鸡肉等各种肉类,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香味。此外,还有一锅锅白花花的大米饭,散发出诱人的米香。

 在这个时代,普通士兵们很难有机会品尝到这样丰盛的美食,因此他们早已迫不及待地拿着碗筷,站在锅前,眼睛直勾勾地盯着锅里的食物,嘴里不断流出口水。如果没有亲兵手持武器维持秩序,恐怕这些士兵们早就忍不住哗变,抢夺食物了。

 终于,饭菜准备好了,士兵们开始排队领取自己的份额。每个人都分到了几块香喷喷的肉块和一碗满满的米饭,再加上一些鲜美的汤汁,让人垂涎欲滴。整个营地顿时变得鸦雀无声,没有人说话,只听到大家狼吞虎咽的声音。

 朱慈烺同李岩等人也没有入城,端着碗同将士们一起吃饭,博得了一众好感,但大多士兵并未注意到太子殿下的举动,眼中只有碗中的米和肉了。

 午饭后,传来发饷银的消息,饱餐之后的士兵们更是一阵欢呼传来,但这次发饷和以往不同,不是在是在自己上官哪里领取,而是每个士兵排好队,根据自己的兵种来领取饷银。

 关宁军的军饷是之前大明最多的,折色月粮之后,步兵一两半银子,骑兵二两银子,精锐伺候三两银子,朱慈烺决定所有士兵都按照关宁军的标准来发放。

 负责发放的是曹化淳带领的小太监和随行的一些文官,他们站成一排,每个士兵上前,曹化淳都会细声细气地问道:“吃的谁的饭呀?”

 前面的士兵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旁边的小太监就会提醒他:“吃的大明朝的饭!”士兵跟着重复一遍后,曹化淳又接着问:“领的谁的银子呀?”小太监则再次提示道:“领的太子殿下的银子!”

 就这样,接下来的士兵在领到银子之后,都会下意识地重复这两句话。后面的人自然也不需要再提醒,因为每个人都已经将这两句话深深地印在了脑海之中。

 这一切都是朱慈烺精心安排的结果,他深知这些话语的重要性。可不要小瞧这看似简单的两句话,它们代表着一种责任和信念。

 在这个时代,为何一个主将能够轻易地带走数万士兵叛变?正是因为士兵们对忠诚和为谁效力的概念模糊不清,缺乏明确的认知。而现在,通过这样的方式,朱慈烺希望能先让每一名士兵都明白自己是谁,是为谁而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