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正统之名(第2页)

 这些文官的对整个官场的嗅觉肯定相当敏锐,自然已经想到南堂如今面临的局面,京师沦陷,皇帝蒙难,太子等皇嗣不知所踪,南堂肯定会推举出一位藩王来主持大局,谁不想博得一份拥立之功?

 但太子殿下却丝毫不慌不忙,甚至连一道旨意都没有传往南京,这让这些跟在他身边的文官都有些慌神,若南堂拥立藩王,自己这些人又算的了什么?

 他们已经多数都知道,福王朱由崧就在淮安避难,福王比朱慈烺辈分大,若被有心之人利用,登了基,就算朱慈烺回到南京,最多也依旧只能继续是太子。

 自己这些北都幸存官员,肯定不会得到重用,且福王尚且年轻,一旦掌握大权,就算朱慈烺依旧是太子,将来的变故也是太多了,景泰朝之事,历历在目。

 若朱慈烺将来有什么闪失,他们这些跟随太子南巡之人,将来在史书上恐怕也会成为昏庸无能之辈,现在他们争的不仅仅是朱慈烺的正统之位,还有自己的权利和身后名,所以这一次,非得让朱慈烺做出妥协,怎么也得按上一个监国之名。

 朱慈烺沉默了下来,他原本的计划是尽量避免引起满清的注意,悄悄地暗中布局,训练出一支强大而可靠的军队。这样一来,无论谁称帝,他都能够牢牢地掌控局势,稳坐钓鱼台。然而,此刻听到这些文官们的建议,他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个问题。

 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因为作为一个来自后世的人,他对名分并不是非常看重。但是,仔细一想,如果真的让福王按照历史轨迹登上皇位,那么他将面临一个巨大的困境:如何名正言顺地号令天下兵马?

 难道要等到弘光元年,等待南京被满清攻破后再登基称帝吗?可是,这样做会与他在山东的布局产生严重冲突。因为一旦他在山东成功抵御了清军,弘光政权就不会轻易被攻破。而如果他选择远走福建等地发展势力,那么南京一旦沦陷,清军渡江而去,整个战略形势将会变得极为不利。权衡利弊之后,他发现之前的这种做法实在得不偿失。

 朱慈烺点了点头道:“是本宫之前考虑不周,不知诸位如今有何良策?”

 方岳贡立即道:“请殿下即刻以先帝的名义拟旨,传旨南京,诏令天下,任监国之位,并兼天下兵马大元帅,抚军京营,节制天下所有兵马!”

 这两个头衔一旦加上,相当于法度上拥有皇帝的所有权利了,只差一个皇帝之名了,朱慈烺开始在脑子沉思起来,该怎么办?一旦加上这两个头衔,和登基称帝没有什么区别了,这会不会就引起满清的注意?

 且一旦这样做,就会将全天下的目光吸引到自己身上,南京朝堂的官员就算认了,也会一波又一波的前来迎接自己回南京,作为一个完整的中央机构,南京都察院等等机构都存在,言官们也存在,自己恐怕会彻底被朝堂掣肘住,再也不能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这些让朱慈烺想想都头大,于是沉默了一会道:“今天书已晚,诸位先行休息吧,明日本宫自然会给诸位一个准确的答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