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南北内阁(第2页)

 朱慈烺一阵感慨,身边有种没有名臣可用的感觉,可惜了京城沦陷时,就义殉国的那些忠臣,如范景文,倪元璐、凌义渠、李邦华等等,其中不乏有能力非凡者,如李邦华在整治京营时就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京师沦陷前后,给崇祯提出的建议都是正确的,只可惜没有被采纳,京城沦陷之后,于文天祥祠写下一首绝命诗:“堂堂丈夫兮圣贤为徒,忠孝大节兮誓死靡渝,临危授命兮吾无愧吾”,后从容殉国。

 经过谈论之后,按照朝廷惯例,方岳贡为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为首辅,王永吉加武英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黎玉田加文华殿大学士,领右副都御史衔,入阁办事,跟随的二十多名小京官,分配给三人调用。

 对于南堂人选的指定,就麻烦许多,朱慈烺自然知道谁是有能力的名臣,只可惜这些人都分散各地,且资质尚浅,暂时不可能压住南堂众臣,所以南阁的人选,还得在资历高的人中选取,且在自己赶往南京之前,南堂现在以稳定为主。

 最终,在朱慈烺的干预下,南阁商议出的人选为,史可法加文渊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为次辅,王铎加华盖殿大学兼户部尚书,姜曰广加谨身殿大学士兼刑部尚书。

 确定好人选之后,朱慈烺又向众臣宣布了内廷的任命。由于当前形势紧迫,且人手不足,暂时不设立司礼监。前线事务将由朱慈烺与北阁及诸位武官共同商议决定。

 这样一来,内廷对于决策的干预几乎被消除,文官对此也不关心了。接着,朱慈烺正式任命吴三友为东宫典玺太监,负责他的日常起居等身边事务,曹化淳继续任东厂提督一职,负责情报收集和监察工作。

 接下来,北阁成员开始着手起草诏书,内容大致是,第一封诏书以崇祯皇帝的名义发布,命令皇太子朱慈烺继承皇位,并前往南京登基称帝。

 第二封则是以皇太子朱慈烺的口吻发出的钧令,阐明前线局势紧张,他需要暂时留在抚军,收拢人马,构建防线,同时,说先帝称赞原唐王朱聿键忠诚勇敢,特赦恢复其爵位,暂代监国。负责主持处理南方事宜。

 拟定好旨意后,朱慈烺亲自盖上了皇帝和东宫的印玺,并写了一封给朱聿键的亲笔信,最后,他派遣东宫典玺太监吴三友亲自前往,首先要赶到凤阳解救朱聿键,然后再前往南京传达正式的两封旨意。

 当所有的工作都完成后,太阳已经高悬中天,不知不觉间已经过了中午时分。朱慈烺吩咐手下在桥楼前的宽阔甲板上,摆放好了桌椅,并邀请众人一起吃这顿工作餐。

 凭借后世的经验,朱慈烺认为一起吃饭更能促进团队之间的合作了,由于这是朱慈烺首次邀请大臣们共进午餐,他特意嘱咐伙夫准备得比平日更为丰盛些,但同时明确禁止饮酒,以确保大家能够保持清醒头脑,专注于下午的重要事务讨论。

 午饭短暂休息,朱慈烺再次召集众臣,开始深入探讨接下来最为关键的议题——畿南和山东一带接下来的战略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