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福王渡江(第2页)

 在淮安巡抚路振飞的帮助下,乘快船赶往南京,谁知,行了半路,快到扬州之时,收到了卢九德的信号,南堂有变故,先稍安勿躁。

 随即,朱由崧得知了,如今南堂的文官们,集体反对自己即位,反而拥立潞王,顿时让朱由崧万念俱灰,这是坑完老的又来坑小的,真是没完没了。

 卢九德信中让朱由崧莫慌,安排秘密住在扬州,并提议以福王的名义,联络三路总兵,向他们许下高官厚禄换取支持,然后开始帮助朱由崧暗中运作,获取更多人的支持。

 就这样,卢九德在继续幕后策划,搞定多方势力之后,朱由崧收到了凤阳总督马士英的秘密书信,了解事情经过之后,朱由崧放心的坐上马车,一路高调的赶到浦口。

 朱由崧笑眯眯的同诸位前来迎接的官员逐个问候之后,然后在史可法等人的陪同下,乘上了长江水师的战舰,准备渡过长江,前往南京。

 渡江之时,朱由崧站在船头,看着越来越近的南京城巍峨的轮廓,内心可谓是志得意满,丝毫没有接下来要面对的压力。

 在朱由崧看来,如今的大明比靖康之后的大宋可是强太多了,且北方还有顺和清两股势力相争,只要守住长江天险,偏安在此,延续几代根本就不是问题。

 充满暖意的清风之中,朱由崧手中的白纸扇来回摇曳着,想到自己将成为天子,成为大明的皇帝,特别是想到可以追封自己的父王为皇帝,替他完成心愿,在洛阳城外抛弃父王的歉意都减少了不少。

 当朱由崧在长江之畔沉浸于无尽幻想之际,三位风尘仆仆的人终于抵达了中都凤阳城门外,他们便是东宫典玺太监吴长喜、东厂掌刑千户何新以及锦衣卫指挥佥事周生。

 自五月一日夜从德州启程,他们乘快船至宿迁县,后转由陆路,日夜兼程,仅用十日便风尘仆仆地赶到了凤阳城下。

 明朝洪武年间,明太祖朱元璋曾有心提升家乡凤阳的地位,打算将其定为中都,并开始大规模营建,为自己的祖先修建皇陵及城墙宫阙。

 然而,在太子朱标的劝谏下,朱元璋最终放弃了这项可能劳民伤财的工程。不过,凤阳的城墙已然修缮完毕,其规模甚至可与南京相媲美。

 崇祯八年正月,张献忠和高迎祥各率数万大军自河南向东进发,十五日这天,大雾弥漫,张献忠趁机率部围攻明朝中都凤阳。

 镇守凤阳的明将朱国相匆忙领兵迎敌,然而,农民军早已伪装混入城中,趁乱四处点火,与城外主力里应外合。

 官军遭到内外夹击,阵脚大乱,朱国相绝望自杀,四千余名守城士兵全军覆没,张献忠焚毁了皇陵的楼殿,并竖旗自立为“古元真龙皇帝”,高迎祥也率部赶到凤阳,与张献忠在城内会师,三日后两人再次分兵,各自撤离。

 凤阳皇陵被毁,全国震惊,崇祯帝气的吐血,凤阳巡抚杨一鹏被下狱处死,巡按凤阳御史吴振缨被逮系下狱,崇祯皇帝于当年十月发布了“罪己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