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就任监国(第2页)

 只有王燮脸色大变,但众目睽睽之下,他什么都做不了,只能干着急,若是郭元义等人在,自己收到消息之后,完全可以先入为主,现在不仅郭元义不在,兵权都落在了朱继祚手里。

 经过昨夜朱聿键等人的精心谋划,眼下形势已刻不容缓:必须抢先一步,在福王之前就任监国。然而,此刻动身赶赴南京已然来不及,因而决定第一时间于凤阳继任。

 同时,此事必须大张旗鼓,在众目睽睽之下,只要比福王早一步继任,并持有正规的印信诏书,便能在名分上占据主动。

 但城中的标营乃是马士英的亲信,监陵太监权利也非常之大,必须防范于未然,采取相应的行动,所以昨夜之时,何新就带着锦衣卫,凭借高超的轻功,神不知鬼不觉的把守备郭元义和陵监孙立波绑了起来。

 然后李昌德在面见朱继祚,谎称城中有流贼奸细混入,让朱继祚以留守之名,下令戒严,同时控制副守备刘观,因为其有大量不轨证据掌握在锦衣卫手中,所以不得不妥协。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可以将城中官员齐聚于此,然后将城中兵权转移,朱继祚自然是当仁不让的,朱聿键通过对其描述,相信这位屡屡受挫的文官。

 因为凤阳有皇陵,凤阳锦衣卫各类仪仗是齐全的,昨夜已经连夜偷偷运出城去,在由凤阳锦衣卫半蒙面假扮钦差随从。

 只要做到声势浩大,那么多官员在场见状,且军权不在马士英一方的手中,唐王在凤阳就任监国,几乎不会受到一点影响。

 不一会,吴长喜乘坐的小轿子,就来到了众官员面前,吴长喜慢悠悠的下了轿子,朝着在场的官员一礼,然后掏出了恢复唐王爵位的诏书。

 在场的众人皆是跪下听诏,越听越是疑惑,怎么在最后关头,陛下还能想起关在高墙内的朱聿键?再说,还劳烦东宫典玺前来传旨吗?

 然后吴长喜宣读了皇太子下达的钧旨,内容便是听从崇祯教诲,以皇太子和兵马大元帅之名,任命唐王朱聿键暂时监国,统领南堂。

 众官员才恍然大悟,陛下和太子认可的监国,竟然关系甚远的唐王朱聿键,不过想想也有理,天下诸多藩王之中,只有唐王曾领兵勤王,还因此获了罪,估计是陛下在城破之前,想到了唐王此乃义举,才给太子留下遗命吧。

 宣读完之后,朱继祚恭敬的结过诏书,同在场的官员确认玉玺和东宫之玺无误之后,便还给了吴长喜,道:“下官中都代留守朱继祚,见过公公,请公公先入城去休息。”

 吴长喜道:“不必了,咱家要立即见到唐王殿下,诸位一同前去吧!”

 高墙之外,早已准备好的朱聿键踏出高墙,在凤阳全体官员和诸多士兵的见证下,设立香案,遥祭崇祯帝,跪接了诏书,正式就任了监国之位。

 而此时,虚惊一场的凤阳百姓,也允许上了街,纷纷好奇发生了什么事,所以第一时间,唐王恢复爵位,并就任监国的事,就满城传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