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炮兵显威(第2页)

 在盾牌车的掩护下,清军士兵隐匿其后,排成整齐的队列向前推进, 然而,当盾牌车被击碎后,紧随着弹丸整整齐齐的给后面的清军削去了半个身子,血肉横飞,场面惨烈。

 李岩选择在此刻发动攻击,旨在最大程度地扩大战果,重创清军,然而,这并非如石延柱所揣测的那样。

 事实上,早在两天前,李岩及其部下就已经对地形进行了细致的测量,并对火炮的射程与弹着点进行了多次测试。

 经过精确计算,他们确定了最精确的理想范围,只要清军跨越那道壕沟,火炮便能将他们精准锁定。

 这是来德州之前,参观兵器局时,朱慈烺给他的启发,同样的药量,同样重的弹丸,同一门炮,每打一次,就标记好方位,记录下来,这样便可以快速锁定目标。

 清军跃过壕沟,猝不及防地遭遇了明军炮火的猛烈袭击,他们万万没想到,明军的火炮射程竟如此之远,还未来得及反应,城头的火炮再度轰鸣。

 呼啸而出的弹丸如雨点般砸向拥挤的清军,瞬间又击倒一片,城头上架设的是进口佛朗机炮,这种火炮射速非常快。

 因此,炮弹接二连三地砸向毫无防备的清军,有的清军试图组成盾阵进行抵挡,然而在猛烈的炮火面前,这无异于螳臂当车,依旧被炸得粉碎。

 跨过壕沟的清军大约有一千多人,他们在几轮炮击之后,面对城头上弥漫的硝烟和身边触目的血块,被护城河和壕沟夹在中间的队伍开始出现了混乱。

 士兵们在恐惧和犹豫中,不自主地开始往后退却,然而,后退的人潮过于汹涌,以致不少后方的士兵被无情地挤进了壕沟之中,瞬间被刺得透心凉,场面惨不忍睹。

 目睹此景,巴哈纳和石延柱方才意识到,德州城的守军确实准备充分,若想轻易攻下德州,绝非易事。

 石延柱当机立断,向传令兵下令:“立即通知后方的乌真超哈,务必加速前进,天亮之前必须抵达德州!”

 随后,他转向巴纳哈,沉声道:“明军城头配备了弗朗机炮,看来李岩并无放弃德州之意。”

 此时,炮击声依旧震耳欲聋,巴哈纳果断指挥:“出动虾蟆车,尽快填平壕沟!前方步兵即刻冲锋,严令后退者,按军法处置!”

 清军内部军纪森严,临阵脱逃者,其家中妻儿将立即被贬为奴隶,满人概莫能外,汉军旗的惩罚更是严苛至极,命令下达后,已跨过壕沟的步兵只能咬紧牙关,拼命向前冲锋。

 壕沟一百米处就是护城河,清军携带的云梯组装起来,亦有渡河之能,而身后,大量的壕桥车与折叠桥也通过了壕沟,准备搭建渡河的通路。

 明朝的壕桥和折叠桥,是改良的宋代壕桥技术,将带有轮子的木质桥体推入护城河,形成临时通道,若护城河过宽,则采用折叠桥设计,通过转轴拼接多段桥面覆盖更宽距离。

 这些技术,随着清军占领辽东,和大批的明军投降,都被清军给学了过去,且能成建制的列阵在军队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