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暗流涌动(第2页)

 阮大铖沉思后回应:“满朝勋贵本就对太子殿下心存不满,定王登基之后,天位已定!即便太子归来,也难以改变现状。”

 马士英微微点头:“确实如此,即便当年英宗从北狩归来,也未能即刻重登天位,何况是太子,然而,太子在山东手握重兵,这又该如何应对?”

 阮大铖分析道:“山东地处前线,北有建奴,西有闯贼,太子不敢轻易撤兵,即便他不顾一切率兵回南京,我们有三路总兵几十万大军,难道还怕拦不住他吗?”

 马士英听后赞叹:“此计甚妙!如果太子放弃山东带兵前来,便是谋反,为国贼,如果他固守山东,新君也绝不会容他,我们便可慢慢图之。”

 阮大铖说道:“倘若瑶草兄赞成此计,我便以瑶草兄的名义前去联络诸位大人,共同谋划大计,况且,我们是为大明迎立新君,算不上谋反,这一切都是为了江山社稷的安危啊!”

 马士英接着说:“还是由老夫亲自出马吧,集之兄辛苦一趟,去见三位总兵吧!试探三位总兵的态度,在做谋划!”

 朱慈烺不愿登基称帝,他一心想在山东训练新军,以此巩固实力,此外,他对朱聿键有种莫名的信任,认为将南堂交给他便可高枕无忧。

 而朱聿键则是意气风发,认为朝廷积弊在于制度而非个人,一心想推动改革,却因此忽略了人心向背和朝堂的复杂,于是,江南的一场大祸即将来临。

 而此时的西部,大顺在山西的统治,已经接近崩溃,从明降将姜襄背叛大顺,夺取大同之后,各地纷纷打出复明的旗号。

 两个月前,李自成撤入山西之后,不愿放弃山西之地,便做出了防御山西的部署,晋北大同地区由制将军张天琳统领一万多名士兵镇守。

 晋东南长治地区由平南伯刘忠镇守,在晋中太原地区留下权将军、文水伯陈永福、节度使韩文铨、巡按李若星等人统兵万人驻守。

 为了加强山西的防务,又留下右营制将军、绵侯袁宗第以兵万人屯于临汾挂甲庄。

 在河南北部卫辉府一带,则布置了刘汝魁、陈德、董学礼、王进才等部驻守,此外还有郭升部做为机动部队平定地方士绅叛乱。

 姜襄原本是大明大同总兵,年初时,李自成攻破宁武关之后,一路北上,姜襄见不敌,派人送信李自成,并出城投降。

 李自成不喜姜襄,原本想以叛国罪处死,但手下大将制将军张天琳为其求情,从未保住性命,依旧任大同总兵,却无实权。

 李自成留下制将军张天琳和中将军张黑脸驻守大同,接着北上进攻京城。

 五月中旬,听闻李自成山海关兵败,主力撤至真定地区之后,便再也按捺不住,带领亲信袭击帅府,杀死了张天琳,并占领了大同。

 姜襄重新打出大明的旗号,拥枣强王为盟主,号召周围州府驱除大顺,光复大明,一时间响应者不在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