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广纳贤才(第2页)
这也是刘备前半生从来没有过的。
“不知元直这次去襄阳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返回?
假如元直返回之前,曹丕、李典到了,我又该如何安排接下来的事情?
不如元直把说辞写在信上,我让公佑或者宪和带着新替你跑一趟?”
习惯了事事有人为自己提前谋划,刘备越发地觉得自己一刻都离不开徐庶。
而且要命的是,徐庶的位置目前无人可以替代。
一旦把徐庶派出去,自己这边就没了主心骨,事事都得抓瞎。
眼看刘备依依不舍还顾虑重重,徐庶也有点不忍心。
但有关自己的谋划,这趟襄阳又必须他亲自去。
否则有些细节他没办法把控,这会导致自己计划出现差错,乃至破灭。
“不如这样,我晚几天再走,这期间我为主公介绍几位荆州的隐士大能。
主公只需要按照我的方法或写信或拜访,把他们一一招致麾下就行。
这样,一旦我有事不在主公身边,您也可以暂时让他们来帮您出谋划策。”
“哦?没想到元直不但精通谋略、政务,对招揽人才这块也这么熟悉。
只是,这天底下还能有代替元直的人存在吗?”
一听徐庶要为自己招贤纳士,刘备瞬间来了兴致。
这可真是一个徐庶就为自己解决了所有问题。
要是可以的话,刘备还真希望自己身边能有好几个徐庶。
“这事我早就在为主公谋划了。
只不过一直没机会向主公提起而已。”
说着,徐庶从怀里拿出一份早就写好的名单交给刘备。
“这上边有荆州本地郁郁不得志的贤才,也有我的至交好友。
目前他们都在荆州境内,主公只需要按照我名单上的提示去一一招纳就行。”
刘备欣喜的接过名单,迫不及待的看了起来。
“南阳李严,秭归县令。
南郡霍俊,不士。
襄阳向朗,临沮县史。
颍川石韬,上庸郊外,不士。”
刘备看完之后,闭上眼睛大概回忆了一下。
这里有官职的几个,确实他都有所耳闻。
只不过最近荆州战乱不断,刘表早就把这些底层小吏给忘了。
他们也都处于对前途的担忧之中,只要能遇到更好的机遇,肯定会选择放弃当前的职位。
至于没有当官的那两个,霍俊确实是乡里的大族,家里在当地也算有名望。
最主要的是,他手里有一支部曲,据说很能打。
石韬石广元就更不用说了,这是徐庶之前就提过的自己的好友。
也是舍命陪君子,跟着徐庶一起来荆州躲避官府追杀的。
能和徐庶成为至交好友,想必才能也不会差太多。
“元直,你还真能忍啊!
石广元都跟你来上庸了,你为什么今日才告诉我?
我本以为他只是随你到了荆州,并没来上庸。
这么长时间以来,我怕影响你们之间的关系,都没敢问他的事。”
徐庶笑着解释道:
“虽是好友,但我们俩志向不太一样。
我也是和他商议了好久,才勉强让他答应到主公麾下效力的。
其他几位主公可以慢慢招揽,我去襄阳之前,会帮主公先把石广元招来。
到时候有什么事,主公尽可以问他,他之才不在我之下。”
见徐庶临时空缺有人补上,刘备也是满心欢喜。
“哦对,还有一人他的才能比我高明不止十倍,
只是这人志向高远,一般人很难请得动他。
这次我去襄阳,也会顺便为主公探探那人口风。
假如能得到他的辅佐,那主公匡扶汉室的大业将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