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笔刀(第2页)
“嗯,文笔尚可。”林彦秋合上奏折,面色如常地置于案头。陈振在衙门历练多年,见大人不置可否,当即躬身退下,绝不多问半句。
暮鼓将响时,王贵匆匆入内,垂手禀道:“大人,小的那同乡说,若能进衙门当差最好,实在不成,去桐城谋生也行。他家境贫寒,全指着夫妻二人二两银钱过活,还要奉养四位高堂……”说到此处,偷眼觑了觑林彦秋神色,又补了句:“倒是个肯卖力气的。”
最后这句“肯卖力气”,倒让林彦秋指节微微一顿。
"此人从前做何营生?可有什么拿手的本事?"林彦秋端起青瓷茶盏,慢条斯理地问道。
王贵连忙躬身回禀:"回大人,说不上什么大本事。早年间与小的一同在驿站当过马夫,驾驭车马是把好手。只是家中高堂多病,需人照料,故而不敢远行,这才没去大户人家当差。"
林彦秋闻言,想起上月甘主簿曾提过煤窑运货的难处。那些煤窑本无车马,全凭商贩自备,常因争抢运力闹出纠纷。还有那水果、药材的运输,永泰医肆李幽微也为这事头疼。平日里两辆马车倒也够用,若专门养个车队,又嫌靡费。
他目光一转,想到城郊那处闲置的果品转运仓。虽说位置偏了些,但距城不过十里,场地又大,荒着实在可惜。
"王贵啊,"林彦秋轻叩案几,"不如这样。你去与你那同乡商议,由他出面办个货运行。货源本官可以帮着牵线,地方就设在果品转运仓,临官道那几间厢房尽够用了。"
正说着,一旁誊写文书的陈振忽然搁下毛笔,竖耳细听。林彦秋瞥见他这副模样,想起前日他宴请巡检司差役的事,不由莞尔:"陈振若有主意,但说无妨。眼看就要散衙,咱们三人正好参详参详。"
这打趣的语气让二人都笑了起来。陈振挪到王贵身旁,赔笑道:"小的妻弟也是个赶车的,家里有辆骡车,平日运些煤炭杂货,勉强糊口。小的想着,不如将果品转运仓整个包下,改作车马客栈。来往商队既能歇脚,又能存货,住店的车马免收停泊钱,货运行的生意自然红火。再凑钱添置两辆大车,专跑短途,那些水果药材的运输难题,岂不迎刃而解?"
林彦秋听明白了,这是要顺带解决他妻弟的生计。看来为这妻弟,陈振没少费心。不过这主意确实巧妙,倒是一举两得。
"此议甚好。"林彦秋抚须颔首,"王贵去与你同乡说,算上陈振妻弟,三人合伙包下转运仓。所需银两..."他略一沉吟,"本官可向家姐开口,三百五十两银子应当不难。"
王贵听得目瞪口呆。原只说谋个差事,怎的突然要筹措数百两白银?寻常百姓一辈子也攒不下这许多钱财啊!
见林彦秋主意已定,王贵连连作揖应下。陈振心中暗喜,有了这车马客栈的营生,妻弟往后总算有了着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