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煤山(第2页)
时值盛夏,昨夜一场大雨后格外闷热。那汉子不拘礼数地往太师椅上一坐,抓起衣襟就"呼啦呼啦"地扇起风来。陈振皱眉递上一碗凉茶,他接过来"咕咚咕咚"一饮而尽,用袖子抹了抹嘴:"多谢差爷。"
林彦秋示意小厮搬来一架绢面屏风,轻轻摇动带来些许凉意。他整了整衣冠,温声问道:"这位乡亲,有何冤情但说无妨?"
那黝黑汉子用粗布衣襟抹了把脸上的汗,拱手道:"这位大人可是本县父母官?方才在衙门口,差役指了您的值房。小人是工部派来的堪舆匠,近日在沧山一带勘探龙脉,您猜我们发现了什么?"他压低声音,"整座山底下都是上好的石炭(注:古代称煤为石炭),怕是够烧几百年的。"
说着他脸色突然凝重起来:"可我们在山里转悠时,发现好些乡民私开煤窑。那些窑洞挖得七扭八歪,好些地方都塌了半边。这般胡乱开采,不但毁了山林水土,更糟蹋了地下的宝贝。再这么下去,怕是整座山的龙脉都要被他们挖断了!"
林彦秋闻言心头一震,手中茶盏险些打翻——那些小煤窑不是早就下令封停了吗?自家那两处私窑,每月不过偷偷运出几十车...
他强自镇定,捋了捋胡须问道:"这位师傅说得仔细些,都是在哪些乡发现的?"
黝黑汉子掰着粗糙的手指道:"青山乡、黑水乡、白石乡...都在干这勾当。那些刁民专挑山旮旯打洞,洞口拿茅草一盖,外头根本看不出来。有的还在夜里偷运,用驴车往山外拉。"
窗外蝉鸣突然刺耳起来,林彦秋的官袍后背悄悄渗出一层冷汗。
林彦秋闻言霍然起身,腰间玉佩撞击发出清脆声响,朝门外喝道:"陈振!取纸笔来!"那黝黑汉子接过狼毫,在宣纸上运笔如飞,不过一盏茶的工夫,一幅山川地形图便跃然纸上。墨迹未干处,十处私窑标记赫然在目,竟横跨五个乡的地界。
"这..."林彦秋指尖微颤,官袍广袖无风自动。这些私窑何时所开?为何县衙毫无风声?
他面色阴沉如铁,沉声道:"此事当真?"
"千真万确!"汉子抱拳道,"那些窑口都藏在山坳里,白日用枯枝遮掩,一到夜里就有数十辆骡马车队往外运炭。"
林彦秋郑重握住汉子粗糙的手掌:"壮士雪中送炭,本官代沧山百姓谢过。"待陈振将人送走后,他负手在堂中踱步,乌纱帽翅随着步伐轻轻颤动。
私开煤窑需银钱打点,更要有靠山庇护。五个乡的里正竟无一人上报,其中猫腻不言自明。想到此处,林彦秋猛地攥紧手中折扇——此事牵涉甚广,需立即召集六房主事商议。待查明真相,定要雷厉风行,将这些蠹虫连根拔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