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恩典(第2页)
"大人能来,奴家欢喜得很。"青丝福了一礼,眼中闪着光彩。林彦秋从袖中取出四个红绸荷包:"这些你且收着,待她们回来时分给她们。午时我要宴请戏班主事,你去请赵班主过来。"
青丝闻言,眼中光彩顿时黯淡了几分。犹豫片刻,她低头绞着手中罗帕,轻咬朱唇道:"大人就这般看不上奴家么?"
林彦秋点燃一袋旱烟,深吸一口,良久才道:"青丝,我知你心意。但我不喜这等交易,帮你不过是见你处境艰难。"
青丝一怔,苦笑道:"奴家自知配不上大人。我们这行有句话,'傍老不傍少',说得实在。可我心里总存着痴念,盼着将来庇护我的人,能是大人这样的。"
林彦秋此刻不愿多谈此事,转开话头:"你只当是我照拂你便是。日后若有了意中人,记得告知一声,免得生出误会。"
青丝听出他话中深意,轻叹道:"这行的规矩奴家晓得。既蒙大人恩典能过安稳日子,奴家必当洁身自好,不敢有负大人。"说罢,她眼角已泛起泪光,却强忍着不让落下。窗外一阵风过,吹得案上烛火摇曳,在她苍白的脸上投下忽明忽暗的光影。
"公子还是不懂奴婢的心思。"青丝将鎏金手炉换了新炭,藕荷色罗裙扫过青砖地面。
即便是做不得正头娘子,哪个勾栏女子不存着从一而终的念想?秦淮河畔画舫里的姑娘们,哪个不是被父兄卖了抵债,才踏上这玉臂千人枕的路子?
"奴婢去请赵班主。"青丝福了福身,石榴红的披帛在门槛上掠过。
赵德财来得极快,缎面靴子踩得木楼梯咚咚响。这位新晋的戏班班主穿着簇新的宝蓝直裰,腰间玉佩叮当乱撞,活像只急着啄米的肥鹌鹑。
"赵班主,给那四个新来的丫头多排些戏文,您应当做得主吧?"
林彦秋话音未落,赵德财已经堆起满脸笑褶子:"自然自然!不知公子要怎么安排?"
"每折戏露个脸,道两句白便好。"林彦秋摩挲着茶盅上的缠枝纹。窗外戏台正排《牡丹亭》,杜丽娘的水袖甩过"奈何天"三个朱漆大字。
赵德财挠了挠新梳的圆髻,金镶玉的束发冠歪了几分:"眼下正排《南柯记》,倒缺几个扮花神的龙套。不若先让两个丫头顶上,另两个在《紫钗记》里补上?"他说着偷眼去瞟青丝,见她正用银簪子挑灯花,爆出的火星子溅在他新做的杭绸袍子上。
青丝忽然轻笑出声:"赵班主头回掌总,今年可是要连着排四台大戏呢。"她腕间的翡翠镯子碰着鎏金护甲,发出清脆的响,"寻常戏班排好了本子,还得过官府那关,若犯了忌讳......"
林彦秋望向戏台,见小丫头们正踮脚往脸上扑粉,厚厚的铅粉盖住了原本的眉目。班里的老乐师在调弦,咿咿呀呀的胡琴声里,不知谁叹了句"到底意难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