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黏腻
"若我所料不差,"董仲达轻抚案上青玉镇纸,缓缓道,"你方才定是在想,若就此离去,那些追随你的门客家将当如何自处。有此念头,为父甚慰。至少说明你不是薄情寡义之人。"他忽然目光如电,直刺林彦秋,"此乃你之长,亦是你之短。路是你自己选的,但在京城时,张祭酒与你外祖就料到你必会拒绝此安排。"
烛火猛地一跳,将董仲达眉间皱纹映得愈发深邃:"记住为父今日之言——切莫让长处变作致命伤。该断时,须有壮士断腕之决绝。若在紧要关头优柔寡断,恐有灭顶之灾。"
林彦秋并未被这番严厉说教吓住。沉思片刻,他忽然展颜一笑:"前些日子方伯父与儿臣论及得失之道。父亲今日所言,虽殊途同归,却更深一层。想来是父亲宦海浮沉数十载的体悟,儿臣定当谨记。"
见儿子这般镇定,董仲达突然大笑,花白胡须随笑声颤动:"你这般定力,当真是与生俱来的天赋。"他指了指林彦秋的心口,"此处,想必比常人大些。"
林彦秋不接这话茬,只笑道:"儿臣尚未用午膳,可否传些吃食?"
董仲达先是一怔,随即抚掌大笑。
一碗阳春面摆在紫檀案几上。当着双亲的面,林彦秋吃得极香。虽注意到母亲眼中伤感,但他实在饿得狠了,连汤带面吃了个干净。
拭净唇角,林彦秋整了整衣冠:"儿臣要出去一趟。"
董仲达似笑非笑:"是为那女子之事?"
林彦秋颔首:"欠她些时辰,总该有个交代。"
董仲达沉吟道:"此事你待如何处置?"
"父亲既让母亲出面,"林彦秋轻抚腰间玉佩,"态度已然明了。"
"你能体谅就好。"董仲达叹息,"此事牵涉太广,上至学政衙门,下至县衙胥吏,为父也有不得已处。"
林彦秋点头:"儿臣省得。只处置首恶便可,总要给个交代。"
"两人。"董仲达竖起二指,"谢教谕与那县尉。至于那白家小子,医药费、调养银两自有人出,你不必过问。"
林彦秋起身作揖:"大家面上过得去便好。"行至门前,忽又回首笑道:"今夜儿臣或许不归。"
林夫人急忙追出:"我让轿夫送你。"她发间的金步摇在廊下叮咚作响,像极了此刻纷乱的心绪。
目送林彦秋的轿子远去,董仲达脸上浮现一抹意味深长的笑意。他执起狼毫,在宣纸上写下"彦秋已至"四字,交由心腹家仆快马送往京城。
暮色渐沉,巡抚府的灯笼次第亮起。
官轿穿过繁华的街市,轿帘微掀,林彦秋望着城中万家灯火。这座城池的夜晚,就像一张由千百盏灯笼织就的巨网,将每一处宅院、每一个人都笼罩其中。若有人想挣脱这光网,等待他的只有更深沉的黑暗。
轿至济世堂,林彦秋挥退轿夫,独自踱步而入。来到厢房外,透过雕花窗棂,只见白严腿上缚着夹板,正就着烛火读书,身旁的姑娘为他剥着柑橘。这平凡的一幕,在此刻显得尤为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