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京杭 作品

第13章 萧何把债务包装成盲盒销售(第2页)

 —— 

 第一轮卖完,第二轮马上接上。 

 这次更狠,盲盒里直接绑定了公司股权。 

 “这样投资人就不是单纯买债了。”萧何指着数据图,“他们成了股东,以后公司赚了钱,也能跟着分一杯羹。” 

 “不对。”刘邦摇头,“是他们以为能分一杯羹。” 

 “你怎么说得这么阴险?”陈平问。 

 “这不是阴险,是金融创新。”刘邦拍了拍他的肩膀,“格局打开,投资人的期待值越高,咱们就越稳。”  然而,监管局也开始盯上了。 

 一封问询函飞了过来,措辞客气但意思明确:你们这个产品,到底算债还是算股? 

 “这好办。”萧何连夜修改产品说明,“强调娱乐性质,说是‘收藏品+投资体验’。” 

 “不够。”刘邦又补了一手,“让媒体写篇报道,标题就叫《金融界的盲盒革命》。” 

 第二天,热搜就挂上了。 

 萧何推出债务盲盒引发市场热潮 

 刘邦称此为新时代投资艺术 

 评论区热火朝天,有人说这是天才创意,有人说这是庞氏骗局。 

 “匿名分析师a认为,这是一种精心策划的资本游戏。”某财经平台写道。 

 “匿名分析师b表示,这种模式未来可能成为主流。” 

 “匿名分析师c建议谨慎观望。” 

 “匿名分析师d……”刘邦念到这里忍不住笑,“这帮人倒是会玩,连分析都匿名。” 

 —— 

 就在大家忙着刷热度的时候,萧何注意到了几个异常订单。 

 同一ip地址,在不同时间段购买了多个盲盒,且每次都是秒下单、秒付款。 

 “这不像散户。”他对陈平说,“像是程序刷的。” 

 “会不会是竞争对手?”陈平皱眉。 

 “也可能是内鬼。”萧何低声,“有人想测试我们的系统反应机制。” 

 “那你打算怎么办?”刘邦问。 

 “不动声色。”萧何笑了笑,“让他们继续刷,我们记录数据。等他们觉得安全了,自然会露出马脚。” 

 “这招不错。”刘邦点头,“记住,做金融最重要的不是赚钱,而是掌握节奏。” 

 —— 

 深夜,萧何独自坐在办公室,屏幕上滚动着实时交易数据。 

 他点开一个文件夹,里面是所有盲盒的加密记录。 

 突然,他停在一个编号前。 

 编号末尾,赫然写着“玉玺签名”。 

 他愣了一下,点进去查看详细信息。 

 内容很简单,只有一句话: 

 函谷关东侧有眼 

 这句话他见过,在之前那个假玉玺nft里出现过。 

 “怎么哪都有这句?”他喃喃自语。 

 外面传来脚步声,他迅速合上电脑,起身走向门口。 

 门开了,走廊灯亮着,什么都没有。 

 他回头看了眼屏幕,那行字依旧静静躺在那里,像在等着谁去解开它的秘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