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柒墨痕 作品

第269章 血书入京,暗流汹涌(第2页)

 他们中不少人衣袍沾着尘灰与血迹,神情惶然。

 段震立于焦土之间,身披暗铠,双臂抱胸,神色冷硬。

 他身后两人抬来一口残破的木柜,内有零星竹简与纸函,已湿透一半。

 他略扫一眼,命人带去密院分析,旋即又步入前庭,站在昔日王相亲笔题写的石碑前。

 石碑半毁,字迹残缺。

 “‘仁道治本’,呵……”段震冷冷吐出一口气,似嘲似讥。

 忽有一名校尉疾步而来,躬身低语:“沈鉴已就擒,沈策被押解途中畏罪自尽。”

 “沈承负隅顽抗,击杀三名禁军,现已重伤被俘。”

 段震眉头微皱,缓缓转身,目光沉如冰渊:“传我军令——”

 “凡涉毒粮、王相之事,重案不赦,审到底,不得滥杀。”

 “但……若嘴太硬,不妨借刮骨之法让他开口。”

 “是!”

 校尉领命而去。

 废墟边,一名年老仆妇跪倒在地,披头散发,朝断垣中哭嚎:

 “老爷啊……三少爷啊……冤啊!”

 她刚欲冲前,被禁军冷冷拦下,长枪横刺,将其推得仰跌在地。

 仆妇喉中哽咽,双眼血红,却不敢再前,只伏在泥水中号哭不止。

 段震未多看一眼,转身迈入更深的瓦砾间,冰冷的晨光在他甲胄上泛起一道锋光,仿佛划破整个沉寂的京城。

 这一日,王相府名册中百余人尽数被清。

 沈家三房宅邸封闭、抄检、断水断粮,整个京中高门权贵人人自危,风声鹤唳。

 ?

 夜幕初垂,北荒·天断关地底的火器工坊灯火通明。

 这里距离主防线百丈有余,入口设在一处隐蔽山腹,仅经军令方可通行。

 岩壁之下,火炉燃烧如龙口,热浪翻腾,照得满室橘红。

 工匠与军士穿梭其间,汗如雨下,动作急速而谨慎。

 中央试验台上,谢鸢换下外袍,仅着短甲立于一旁,双手交叠于身前,目光冷静如水。

 台上,星黄藤粉末正与不同材料混合燃烧。

 火油、火绒、棉线……

 每一次引燃都记录下燃烧时间、火焰形态、烟雾气味与反应强度。

 一位工匠将一撮掺杂藤汁的特制引信点燃,火焰瞬间收缩。

 仅冒出一道细细的蓝烟,燃势极弱,竟自行熄灭。

 “记录:第二十三组样品,火油比例三比一,引信为腊绳,经藤汁处理后熄灭时间三息。”

 谢鸢轻轻点头:“加大浓度,换以蜂蜡引芯再试。”

 她转身时,正撞上宁凡缓步而来。

 宁凡着深青色长袍,乌发束冠,面容清俊沉静,身后负手。

 炉火映得他轮廓分明,眼底却是一贯的冷冽与思索。

 “殿下。”谢鸢拱手低声。

 宁凡点头,目光落向试验桌上那份字迹娟秀的密信——

 那是苏浅浅传回的内容抄本。

 他伸手拂开抄件,目光落在一行字上:

 “其汁液遇火雾化,凝脂附氧,火性减三成。”

 他沉声道:“她的推论初看大胆,实则极稳。”

 “只以现有试验数据来看,应有七成可证其真。”

 谢鸢道:“但也正因如此,秦策若得此物,足以颠覆我北荒多年火器优势。”

 宁凡沉默片刻,转向更深处的暗室。

 那暗室中,一尊形似人像的铜人假体站立,已被炸痕遍布。

 它肩部插着一枚黑色箭矢,箭头用细绳系着小陶罐。

 其内残留星黄藤粉末与火油混合痕迹,显然是早前试验失败之物。

 他注视许久,忽问:

 “若将星黄藤汁液微量混入掌心雷装药层,是否可能导致火器提前哑火,或触发失败?”

 谢鸢闻言,脸色微变:“理论上……确实有此可能。”

 “若敌知其法,将之作为‘干扰剂’广泛布撒,可令我军惊雷失效三成以上。”

 宁凡道:“所以,要反制。”

 他目光转冷:“明日起,扩大试验范围,集中攻克两个方向:

 一,改良雷火封装工艺,避‘扰火’而不减威力;

 二,反向提炼星黄藤气息,制成侦测粉,可预警、溯源、乃至反诱。”

 谢鸢拱手:“谨遵令。”

 宁凡走向出口,步履沉稳。

 身后炉火轰鸣,火光翻涌,那是北荒即将展开的下一场暗战——

 对抗秦策与蛮荒的交锋,早已从兵锋之上,转入火与毒、草与烟的隐秘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