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一十二章 过往
烛火在李振的脸上跳动着,投下了明暗不定的阴影,使得他的面容显得有些模糊不清。
然而,在这模糊之中,他平静外表下的内心波澜,远比李倚想象的要汹涌的多。
李倚的直白诘问,关于“乱世人命”的话题,像一把重锤狠狠地敲在了李振的心头。
这并不是他第一次面对这样的场景,与李倚的初次经历不同,这一切对于李振来说,都是他刻在骨血里的惨痛教训。
李振缓缓地闭上了眼睛,仿佛这样就能将那些不堪回首的记忆暂时封存起来,但他的脑海中却不由自主地浮现出了那段黑暗的岁月。
那时的他,身为孙儒军中的幕僚,职责看似简单,无非是计算“粮秣”的消耗,规划大军沿途的“补给”路线,以及参与制定那些将人命彻底物化的策略。
但正是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工作,让他亲眼目睹了人性的扭曲和道德的沦丧。
在秦宗权和孙儒军中,‘人命’这两个字,彻底失去了意义。那不能算作草芥了……那是行走的“军粮”,是维持军队运转的“耗材”。
他见过被俘的敌军士卒,甚至是不及撤走的平民百姓,像牲畜一样被圈养起来。
饥饿的士兵们眼中没有怜悯,只有对肉食最原始的渴望。
军需官的名册上,记录的不是人名,而是‘口粮若干斤’的冰冷数字。”
攻城不下?便驱赶老弱妇孺填平壕沟,用他们的身体去消耗守军的箭矢和滚木礌石。城破之后,庆祝胜利的篝火上烤着的……
军令就是绝对的生存法则。‘屠城’不是惩罚,而是常态;‘掠食’不是罪恶,而是生存必需。
所有人……无论是军官还是士兵,都在这扭曲的规则下彻底异化。良知?底线?仁慈?那是会让自己和同袍饿死的愚蠢!是软弱!
正因为在秦宗权孙儒军中的那段经历,让他看清了当“弱肉强食”成为唯一法则,当“不择手段”被奉为圭臬,其结果绝不是力量的强大,而是彻底的疯狂与自我毁灭。
秦宗权现在众叛亲离,孤立无援就是最好的证明。
没有底线约束的力量,如同失控的野火,终将焚尽一切,也包括自己!
他亲眼见过那真正的地狱,所以他才比任何人都明白李倚今日所为的可贵和必要性。
李元福默许屠城,其行径固然卑劣,但与秦宗权等人相比,其‘恶’尚在乱世常见的范畴。
但若是李倚今日姑息,哪怕只是稍加申斥便轻轻放过,那便是亲手撕开了那条脆弱的底线。
那些将领,那些新附的骄兵悍卒都会认为李倚是默许的,只是做的不够干净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