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夜里的小人物 作品

第281章 时间薄膜论

陆沉、程真、白砚、林鸮与苏九,五人组成的探索小队,在破解49日大循环的艰险道路上艰难前行,每一步都仿佛踩在命运的刀刃上。谁也未曾料到,他们一头扎进了时空湍流的恐怖漩涡之中,这漩涡犹如宇宙深处的黑暗巨口,要将他们连同所有的希望一并吞噬。陆沉体内吞噬的南极科考队记忆,像是被点燃的火药桶,汹涌的暗流在他意识深处横冲直撞。而程真所发现的熵增定律,宛如一道神秘的闪电,与这股暗流产生了诡异的量子纠缠。二者的碰撞,恰似两颗命运星辰在浩瀚宇宙中猛烈相撞,刹那间,触发了那神秘莫测的「时间薄膜」理论,这理论就像黑暗中乍现的微光,却又带着无尽的未知与谜团。

程真站在全息屏前,双眼紧盯着屏幕,眼神中闪烁着专注与智慧的光芒,宛如夜空中最亮的星。她的双手在控制面板上飞速操作,动作娴熟而流畅,仿佛在弹奏一首神秘的乐章。随着她的操作,全息屏上缓缓投射出七层光学干涉膜,那薄膜散发着柔和而神秘的光芒,犹如梦幻般的轻纱,在昏暗的空间中轻轻摇曳。

“大家看,”程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声音微微颤抖,“每层薄膜代表7天周期,49日循环恰合7x7量子叠加态。这或许就是我们解开49日大循环的关键!”她的话语中充满了期待,像是在黑暗中找到了一丝曙光。

这时间薄膜有着独特而神奇的物理特征。其厚度仅为2.4纳米,如此微小的尺度,却恰好对应南极冰芯中神秘金属氢结晶的晶格常数。那微小的晶格,仿佛是宇宙书写奥秘的微小密码本,每一个原子的排列都蕴含着无尽的宇宙奥秘。折射率u=√2,这个特殊而奇妙的数值,仿佛是一把神秘的钥匙,轻轻叩响了时空维度折叠的大门,让人不禁对那未知的维度充满了遐想。杨氏模量为7x1012pa,与人类颅骨抗压强度精确吻合,这一巧合,让人不禁联想到时间与生命之间那千丝万缕的神秘联系,仿佛时间的力量与生命的坚韧在这一刻交织在一起。

白砚手持手术刀,手微微颤抖,却眼神坚定,仿佛握着的是开启真理之门的钥匙。他缓缓靠近活体墙壁,深吸一口气,开始在上面刻写热力学公式:

Δs=k_b\\ln(\\frac{t}{t_0})^7+\\frac{q_{}}{t_c}

他一边刻写,一边向众人解释引入的记忆熵q概念。这个概念与时间熵理论相互呼应,仿佛是在时间的长河中抛下了一颗探索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而临界温度tc=310k,恰好是人类体温,这一奇妙的巧合,暗示着观测者效应,让人不禁对自身在时间中的角色产生了深深的思考,仿佛自己不再是时间的旁观者,而是参与者。

苏九则蹲在青铜碑前,双手轻轻触摸着碑文,眼神中充满了探索的欲望,仿佛要从那古老的文字中触摸到历史的心跳。她全身心投入到青铜碑文的破译工作中,时间仿佛在这一刻静止。终于,她抬起头,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大声说道:“我破译出来了!七重薄膜即七重观测维度。”

她进一步解释道:“每个时间层存在「薄膜渗透阈值」:当团队决策一致性>76.4%时,意识场强突破Λc=7.17x10??j\/2,就会触发相邻时间膜量子隧穿效应。”这一发现,如同一束强光,照亮了他们在黑暗中摸索的道路,为他们理解时间薄膜提供了新的视角,让他们看到了打破循环的一线生机。

然而,时空湍流的具象化表现却让人毛骨悚然。金属氢雨滴悬浮在空中,仿佛被一双无形的大手操控,构成了德罗斯特效应镜阵。每一滴雨滴都像是一面镜子,反射着周围扭曲的世界,形成了无尽循环的噩梦。它们相互嵌套,遵循着薄膜传输防松动原理,却让这个世界更加神秘莫测,仿佛陷入了一个永远无法逃脱的迷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