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波瓦坦人(第2页)

朱高煦一直静静坐着,手指无意识地在粗糙的木桌上敲击,听着这几人七嘴八舌、带着乡土气息的描述。起初还只是觉得新奇,可当“高秆”、“窄叶”、“基部紫红”、“爬藤”、“豆荚”、“趴地”、“大叶”、“藤蔓”这些词汇一个个蹦出来,在他脑海里拼凑组合时,他桌面上的手指猛地停住了,呼吸都跟着顿了一下。

玉米!豆类!南瓜!

他眼神骤然锐利起来,心跳不由自主地加速。这不就是北美印第安人经典的“三姐妹”种植法吗?玉米提供天然的支架让豆类攀爬,豆类为土壤固氮增加肥力,南瓜匍匐的藤蔓和大叶片则能抑制杂草、保持土壤湿度!这三种作物相互依存,构成了一个高效的生态种植系统。

老天爷!这真是瞌睡送来了枕头!这些东西,尤其是玉米,简直是这片新大陆赠予他们的无价之宝!高产,对土地要求不高,耐旱耐瘠,适应性强得离谱。虽然眼前这些土人种植的肯定是未经改良的原始品种,产量和口感远不能和后世相比,但底子在这里!这基因就是宝藏!

只要能搞到种子,在这片肥沃得流油的处女地上,再结合大明带来的精耕细作经验稍加培育筛选,产量绝对惊人。这不仅仅是多了几种吃的,这是一种全新的、高产的主粮来源!而且是本地土生土长的作物,天然就能适应这里的气候环境,风险比试种带来的小麦水稻小得多!

他心里瞬间转过无数念头:怎么弄到种子?如何试种?怎么快速推广?这关系到营地几千张嘴的吃饭问题,关系到人心稳定,关系到新明能否在这片大陆上快速站稳脚跟,进而发展壮大。

他暗自盘算,玉米的产量潜力巨大,可以作为主粮的重要补充,甚至在某些地区可以替代一部分耗水多或者对土地要求更高的小麦、水稻。但也不能完全放弃带来的种子,多种经营,分散风险才是王道。小麦和水稻毕竟是华夏民族吃了千年的根本,口味习惯和种植技术都成熟。玉米、南瓜这些新作物,可以作为重要的补充和战略储备。新作物,可以作为重要的补充和战略储备。

“嗯,知道了。”朱高煦终于开口,声音依旧沉稳,听不出太多情绪,仿佛只是听了一件意料之中的小事,“你们几个,干得不错。有胆识,也肯动脑子去探查。这片地界,咱们是初来乍到,多了解些总是好的。”他目光扫过几个年轻人,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许。他又补充道:“现在我们的物资也不丰富,先赏你们从大明带来的丝绸3匹,作为你们带来情报的回报。”

几个人异口同声的说:“谢王爷!”

他随即转向身边的亲兵队长,语气变得不容置疑:“传我的命令,立刻从护卫队里挑十个最机灵、手脚最利索、性子最沉稳的弟兄出来。带上些咱们船上带来的小玩意儿,比如一些布匹,但是记住铁器一定不能与他们换。先去试着跟那些波瓦坦人接触接触,比划着问问,看他们想要什么,能不能换些他们地里那些‘高秆’和‘趴地’作物的种子来。”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冷光:“同时,派去的人务必把他们寨子周围的地形、人口、守备情况都摸清楚,画个草图回来。告诉弟兄们,能换则换,和气生财。但如果他们狮子大开口,或者根本不搭理咱们……”朱高煦的声音低沉下来,“那就等天黑!找准机会,悄悄动手!地里的幼苗,小心挖几株回来,根上多带点土!如果能摸到他们放种子的仓库,守卫又不严的话……”他做了个向下抓取的手势,“那就先‘借’一点回来!”

亲兵队长心领神会,抱拳沉声应道:“是!属下明白!”转身便去挑选人手,准备行囊。

亲兵队长领命,脚步匆匆离去。朱高煦站在原地,目光如炬,紧紧盯着营地外那片幽暗的树林,仿佛要穿透重重枝叶,看清波瓦坦人的村落,看清那未知的作物。玉米和南瓜,这两个词在他脑海中如同炸雷般轰鸣,震得他心潮澎湃。他深知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定居点粮食危机的曙光,意味着新明在这片土地上扎根的希望陡然增加数倍。

“玉米,南瓜……”朱高煦喃喃自语,声音低沉却充满力量,像是在品味这两个词汇背后的巨大价值。他仿佛已经看到金灿灿的玉米棒子挂满枝头,黄澄澄的南瓜堆积如山,移民们不再面有菜色,孩子们也能放开肚皮吃饭。这可不是简单的食物,这是能改变局势,能稳定局势的宝贝

他走到棚屋门口,望着远处的营地,心中已经开始规划未来的蓝图。有了玉米和南瓜,开荒的重点就要调整了。不必死守着小麦,可以划出一部分土地,专门用来种植这些高产作物。还要尽快建立试验田,研究这些新作物的习性,摸索出最适合本地的种植方法。肥料,灌溉,病虫害防治……一系列的问题涌上心头,却让他感到前所未有的兴奋和动力。

“瞻壑,”朱高煦忽然转身,对着站在一旁的朱瞻壑说道,语气中带着一丝难以抑制的喜悦,“你觉得,咱们的新明,将来会是什么样子?”

朱瞻壑愣了一下,没想到父亲会突然问这个问题,他想了想,认真回答:“孩儿觉得,只要大家齐心协力,肯吃苦,新明一定会越来越好。”

朱高煦哈哈一笑,拍了拍朱瞻壑的肩膀,眼神中充满了希望:“当然会越来越好!而且会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好得多!有了这些新作物还有我们带来的小麦和大米种子,咱们就有了在这片土地上扎根的底气!走,去看看那些晒盐的池子怎么样了,等盐晒出来,粮食的问题再解决,咱们就能真正放开手脚,大干一场了!”他语气豪迈,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仿佛已经看到了新明在这片土地上崛起的盛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