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地区行政体系初现(第2页)

他目光扫过众人,不给他们太多琢磨的时间。

“初步任命,由落选的刘秀才和周秀才担任地方法院法官。”

“现在,先推举府尹。本王提名王缙、洪涛二人,诸位议员,谁赞成王缙?”

稀稀拉拉有几只手举了起来,大多是儒生代表,还有一两个自由席位的代表犹豫了一下也举了手。

朱高煦扫视一圈,心中有数。

“放下。”

“谁赞成洪涛?”

这一次,呼啦啦举起了大半的手。王老五的手举得最高最直,仿佛怕王爷看不见。李木匠、钱有才也毫不犹豫地举了手,其他农人、工匠、商人代表纷纷跟上。

朱高煦点了点头:“洪涛票多,便由洪涛暂代新京府尹一职。”

洪涛起身,先是朝落选的王缙方向略一拱手,算是致意,然后快步走到堂前,对着朱高煦和众议员深揖一躬。

“下官洪涛,定不负王爷与诸位所托,必竭心尽力,为新京百姓谋福祉。”声音洪亮,透着一股干练。

府尹人选落定,会议气氛稍微松快了些。

朱高煦等洪涛归座后,继续说道:“议事会既立,事务繁杂,当选出议长一人,负责主持会议、整理议案、沟通协调。”

他环视一周,目光在几位儒生代表身上停留片刻。

“议事会诸项事宜,多需笔墨记录、文书往来。我看,这首任议长,便先从几位儒生代表中推选,大家以为如何?”

这话合情合理,无人反对。

王老五又忍不住跟李木匠嘀咕:“你看,还是读书有用吧?当议长,至少开会不用让别人念给他听。”

李木匠难得没反驳,只是撇了撇嘴。

几位儒生代表相互看了看,有人跃跃欲试,有人则略显矜持。

朱高煦直接道:“诸位儒生代表,可有自荐,或是相互推举?”

之前那位提议办蒙学的赵儒生清了清嗓子,正要开口。

不料,一直沉默的方儒生却先说话了,声音平和:“赵兄热心,令人钦佩。然议长之职,需处事公允,调和各方。下官以为,张秀才年长望重,或可担此任。”

被点名的张老秀才一愣,随即脸上露出几分受宠若惊的神色,捋着胡须微微点头。

朱高煦也不多言,直接让儒生代表内部自行推举。

一番小声商议和简单的举手表决后,结果出人意料,反倒是提出建议且表现一直很务实的方儒生得票最多。

方儒生起身,没有太多客套话,只是对着朱高煦和众人再次拱手。

“承蒙诸位厚爱,定当恪尽职守,不负所托。”

他走到议事堂侧前方一张稍高些的桌子后坐下,神色平静,开始准备记录接下来的议题。

........

选完议长后,钱商人站了起来,对着朱高煦和新任议长方儒生拱了拱手。

“王爷,议长,诸位议员同僚。”

“咱们这议事堂,还有将来的府尹衙门,总不能一直这么对付下去吧?”

他挪了挪身子,指了指屁股底下的硬板凳,脸上露出恰到好处的苦笑。

“这坐着,实不相瞒,下官这把老骨头都快颠散了,更别提有失体统。”

“将来若是有土著部落的酋长,或是外邦来客,看到咱们新明帝国的议政之所在此陋室,岂不让人小瞧了去?”

“再者,府尹衙门若也如此,文书档案堆放都是麻烦,官吏们办公也不敞亮,如何能高效理事?”

这话立刻引起了共鸣,不少人都下意识地点头。

李木匠立马挺直了腰板接话,嗓门洪亮。

“对!钱老板这话在理!”

“要建就得建气派点!这边树林众多,天然木材不缺,如果要建一个气派的房子,可能还要去寻找一些石头。”

“王爷您只要点头,图纸画出来,俺们工匠行会保证召集人手,干得又快又好!绝不偷工减料!”

他比划着,似乎已经看到了新楼的样子。

“保管建得比大明那些旧衙门更坚固,更实用!”

王老五听着,脸上却露出几分愁色,瓮声瓮气地说道。

“建是该建,就是……这得花多少钱粮?动用多少人工?”

“眼下定居点第一批作物还在地里生长,地里活计还多着呢,抽调人手,会不会误了农时?”

“还有这运木头、运石头的开销,怕也不是个小数目。”

这话一出,场面稍稍冷却,农人代表们纷纷点头,显然都想到了这个问题。

方儒生作为新任议长,看了看众人,又看向朱高煦,没有立刻表态。

朱高煦看着他们你一言我一语,从最初的提议,到工匠的热情,再到农人的顾虑,脸上露出一丝几乎察觉不到的笑意。

“钱议员提议甚好。”

他开口,声音不大,却让所有人都安静下来。

“议事堂与府尹衙门,乃是新京乃至未来地方行政之脸面,亦是理事之基石,确需妥善规划建造,此事,准了!”

众人精神一振,尤其是钱有才和李木匠,脸上喜色更浓。

“不过,”朱高煦话锋一转,目光扫过众人,带着不容置疑的意味。

“王老五议员的顾虑也对,钱要用在刀刃上。”

“新建楼宇,预算必须精打细算,不可靡费民力。”

“图纸设计,要兼顾实用与体面,但绝不可铺张浪费,搞那些华而不实的东西。”

“此事不急于一时,先由新任府尹洪涛牵头,会同议长方儒生,以及工部、户部的相关人员,先拿出个初步的选址、规制、用料和预算方案来。”

“方案要详尽,考虑周全,尤其要说明白,钱从哪里来,人手如何安排,尽量不误农时,不动摇根本。”

“待方案拟定后,再提交议事会审议,通过了,方可动工。”

他看向洪涛和方儒生。

“洪府尹,方议长,此事就交给你们先期筹划了。”

洪涛与方儒生立刻起身应诺。

“下官遵命。”

第一次议事会,就在这既有章法又略显粗糙,既有争论又有共识的氛围中结束了。

新的结合了东西方思路的行政与议事体系,如同刚刚破土的嫩芽,带着泥土的气息,在这片新大陆上,开始努力扎根生长。

这套班子未来如何磨合,东西方迥异的政治制度理念又将如何在这片土地上碰撞、融合,最终长成什么模样,眼下谁也说不清。

朱高煦也在新京有了一个大体的行政制度后松了一口气,开始计划去其他几个定居点巡视,将此等地方议会也推广到其他定居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