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注音方式研讨会(第2页)

朱高煦一边说,一边指着纸上的符号。

周儒生拼读了一个字,忽然乐了。

不过,他也清楚得很,这套在他看来先进的“奇技淫巧”,必然会招致那些抱着祖宗牌位不放的老学究们的激烈反对。

“学会此法,只需掌握这寥寥数十符号,组合变化,即可拼读所有汉字。”

“诸位请看,‘山’字,声母‘sh’,韵母‘a’,读作阴平声,便是‘sh-a’。”

“不说孩童,便是成年人,若无家学渊源,想凭反切识字,难如登天。”

这套拼音方案,其深远意义,绝不仅仅是教人识字那么简单。

“若是事事拘泥于旧大陆的条条框框,如何能在这蛮荒之地,开创一番新气象?”

他想了想,觉得光这么说还不够有说服力,得加上实际的好处。

写到这里,他停顿了一下,笔尖悬空。

“sh-u-i……”

宋老先生没理会他的打岔。

这才是他真正的目的之一,也是新的国家文化强大的根基。

几位儒生闻言,面面相觑。

识字不再是高不可攀的门槛。

他已经沉浸在对这些符号的理解中。

“再者,诸位可知,此法若能推行,于印书一道,亦有用。”

“sh-a……”

更重要的,是为了提高活字印刷的效率!

他语气尚算客气,目光却在那些弯弯绕绕的笔画上打转,透着不解。

宋老先生依旧板着脸,眼神却多了几分思索。

朱高煦神色不变,坦然道:“钱先生所言不差。”

“殿下,可否请殿下,以这拼音之法,示范几个字?”他终于开口,语气不再那么生硬。

书房里,回荡着几个成年人略显生疏的拼读声。

“老朽并非不通变通,”宋老先生缓缓说道,手指轻触纸上的字母,“只是这祖宗之法,岂可轻易更改?”

“诸位的著述,亦能更快刊印,流芳百世。此等功在千秋之举,诸位以为如何?”

宋老先生没说话,又拿起纸,仔细端详起来。

“本王确是曾见过一些西洋文字,受其启发,才思索出这套拼音之法。”

“殿下!那蛮夷之物,如何能为我华夏正音?”

几人进屋,见汉王面前摊着几张写满古怪符号的纸,皆是一脸茫然。

他将这些字母按照发音规则进行分类,条分缕析,务求清晰明了,一目了然。

“殿下,这个呢?这个怎么拼?”钱儒生指着一个稍微复杂些的字问。

若有了这拼音。

..........

“咱们在这新大陆,一切从头开始,正是立新规矩的好时候。”

b波,p坡,摸,f佛……

若真能如汉王所言,大幅提升印书效率,那意义可就非同小可了。

“自然。”朱高煦欣然应允。

必须给他们一颗定心丸,也得给这套方案一个响亮又“正统”的名头。

“拼音符号,乃识字之阶梯,非为取代汉字本体。汉字之形、音、义、理,仍为我中华文化之圭臬,万世不易。”

“殿下,这些符号……我早年曾在广州,见过一些大食商人携带的西洋番文残卷,上面似乎也有类似的笔画。”

“而且,”钱儒生发现了新大陆,“这拼音符号一共不过几十个,学会了这几十个符号,便能拼读所有汉字的读音?”

朱高煦理解他们的担忧。

“嘶……这法子,倒是……倒是直接。”

“用以取代过去的反切法,辅助识字,统一读音。”

他们都是读书人,自然明白书籍传播的重要性。

这套东西,对于他这个几百年后的灵魂而言,是一种非常常用的工具。

“宋老先生虑得极是。”

“书籍刊印成本大降,流传更广,圣贤文章、经史子集,方能更快惠及万民。”

想到这些,他换了一张纸,开始条陈反切法的种种不足,准备将来拿出来“说服”那些可能的反对者:

几位儒生闻言,皆是一愣。

“哎呀!这音儿可准!”

这话一出,另一位胡子花白,脾气略显急躁的周姓儒生当即变了脸色。

他继续往下写。

朱高煦抬手示意他们看座,虽然条件简陋,也搬来了几条木凳。

这与他坚守的“圣贤教化”似乎并不矛盾。

而且,似乎比反切更能体现发音的细节。

这话一出,周儒生先是“噗嗤”一声,随即赶紧收敛。

“况且,此法仅为辅助,汉字之形、义、理,仍是我等根本,不可动摇。”

“其四,学习效率极其低下,辨析繁琐,不利于大规模扫盲,普及教育,民智何由开启?”

朱高煦耐心示范。

他抬起头,看向朱高煦,眼神中固执少了许多。

朱高煦发音清晰,字正腔圆。

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只是,这检字之法,莫非也要学这些符号?”

“我新明子民,来自天南地北,福建的乡音,山东的土话,若无统一标准,日常交流尚且不便,政令下达,又如何能保证不走样?”

“再说了,”朱高煦语气轻松了几分,“这拼音学起来快,将来教家里的小子们写文章,也方便不是?”

几位儒生跟着他,小声念叨起来。

朱高煦又在旁边画出了四个小小的符号:ˉ′v`。

“所以本王方才说了,此法仅为辅助,不得取代汉字本体。”

然后在每个字旁,用清晰的笔迹标注上拼音,连同声调符号。

“正是如此。”朱高煦肯定地回答。

“不知其依据为何?”

他再次拿起纸,指着上面的拼音,一个一个地尝试拼读。

“诸位请看,反切之法,习之不易。”

“‘人’字,声母‘r’,韵母‘e’,读作阴平声,便是‘r-e’。”

他似乎在尝试理解这些符号的发音规律。

他顿了顿,语气又重了几分。

钱儒生和周儒生也围了上来。

他低头看着那些陌生的符号,仿佛想从中看出花来。

而这拼音,仿佛直接告诉你这个字的音是怎么发出来的。

“比我家那婆娘教孙子,一口一个南边土音儿强多了!”

“声母、韵母,配合四声,便可拼出天下汉字之读音。”

书籍的印刷成本将有所降低,知识的传播速度将加快。

“此乃本王琢磨出的一套为汉字注音之法,暂名‘汉语拼音’。”

以及朱高煦沉稳清晰的纠正。

他拿起一张纸,指着上面自己总结的反切法弊病。

“‘水’字,声母‘sh’,韵母‘ui’,读作上声,便是‘sh-ui’。”

他发现,这些符号虽然陌生,但其组合规律,确实能准确地表达汉字的发音。

他拿起笔,在纸上写下“山”、“水”、“人”等简单常用的字。

“此注音之新法,孤以为,可名之曰‘汉语拼音’。”

“初学小儿,聪慧些的,数日之内便可掌握。何愁识字之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