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诚的小将 作品

第64章 准备大湖区土著交往(第2页)

他手指着墙上那副巨大的、日渐完善的北美舆图,径直点向新郑州西北那片广阔的蓝色区域——“安大略湖”及其周边。这幅图,他亲手绘制,每日都会增补细节,每一笔都倾注了对未来的期许。

“你需要详细了解并记录的事项很多。”朱高煦取出一份早已拟好的清单递给李恺,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条目。“部落情报方面,除了刚才说的,还要绘制一幅完整的部落地缘关系网,弄清楚他们的世仇与潜在盟友。记录他们各自擅长的生存技能,比如哪些部落擅长农耕,哪些擅长渔猎,哪些又擅长制作某种特殊的器具,比如雪橇或者独木舟。还要尽可能准确地统计各部落青壮年人口及武装规模,妇孺老弱亦要估算,这关系到他们的战争潜力和恢复能力。”

“此去大湖区,首要目的,是建立初步的互相接触。”朱高煦的指尖在地图上几个代表已知村落的点上虚划,“你们要细致观察,物色一两个可以为我所用,作为我新明‘代理人’的部落。这些部落,不能太强,免得尾大不掉;也不能太弱,否则朝不保夕,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其中分寸,你要自己把握。”

“为了表示我新明的诚意,也为了让那些土人大开眼界,我为你准备了几样特色礼品。”朱高煦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意。他拍了拍手,自有侍从捧进几个盒子。

李恺听得心潮澎湃,这几乎是在一片未知之地,为新明帝国开疆拓土的先声。但也知道此行凶险,那些土著部落可不是温顺的绵羊。

妻子默默地为他收拾行囊,将平日里舍不得穿的新衣、备好的干粮细细打点,又将家中仅有的几块碎银子缝在他的贴身衣物夹层里。

“接触策略上,先从中小型部落入手。这些部落往往实力有限,需求更为迫切,也更容易控制。要时刻摆出‘平等贸易’的姿态,保持中立形象。

他站起身,走到李恺面前,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中充满了期许:“此番若能觅得一二可靠的部落作为盟友,打开大湖区的局面,来日,定居点的坞堡必将矗立于大湖之畔,汉家的蓑衣斗笠,当与土人的兽皮羽冠,共沐我新大陆的王化之光。去吧,莫要辜负我的期望。办好了,回来孤亲自为你斟酒庆功,这新京城里,随你挑一处宅子。”

“我的底线有三条:绝不损害新明长远的战略安全;绝不承担无限期的保护义务,我们不是冤大头;确保我们所需的劳动力输送具有可持续性,不能杀鸡取卵,把提供劳动力的部落给折腾没了。如果需要军事保护,则需要他们让出很大的政治权力,最好我们在他们部落里有说话的权力,比如设立一个‘顾问’之类的职位,才能进行军事援助。否则,免谈。”

李恺接过清单,只觉沉甸甸的,这几乎是一份针对整个大湖区的全面摸底调查。

“还有这个。”朱高煦又打开一个纸包,里面是精心烘烤过的烟叶,足有二十斤,香气浓郁。“这是上好的烟草,是我们采集野生烟草并加工的。用纸分装,每包装二两,显得珍贵些。另外,这是新威海造的五十张纸,让他们开开眼界,知道除了兽皮和树皮,还有这么轻薄好用的东西可以写字画画。”

李恺看着那些瓷器,虽不如大明官窑那般精美,但在北美这片土地上,已是闻所未闻的奇珍了。

李恺躬身肃立,心中已是波澜起伏,面上却不敢显露分毫:“请殿下示下,臣万死不辞。”他清楚,这“重任”二字,绝非寻常差遣。

他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只有李恺才能体察的深意。

让他们知道,跟着我们,有好日子过。最后,也是长远之计,为我们未来开采湖区的矿产资源——如果那里有的话,以及获取皮毛资源做好前期勘察,这些名贵的皮毛以后也可以当作进贡给大明。”

“至于谈判,”朱高煦看着他,“我授予你‘有限谈判权’。对于用食盐、布匹、瓷器交换他们手中战俘这类事情,你可以签署临时的贸易条约。那些战俘,无论是男是女,是老是少,只要是活的,我们都要。”

“地理信息也至关重要。测绘湖区主要的通航河道,标记出所有看上去适合建立港口或者据点的位置。留意优质木材的分布,特别是那些能造大船的硬木。以及皮毛兽群经常出没的区域,比如河狸、水獭的聚居地。更要留意地表是否有铁矿、铜矿存在的迹象,哪怕只是一些细微的苗头,比如发红的石头,或者颜色异常的泉水,也要详细记录,并带回样品。”

“这些瓷器虽然因为工艺不如大明成熟,甚至比不上民窑的东西,但想必土著也没见过此等器皿。告诉他们,这叫‘瓷’,是我们用泥土烧出来的宝贝,摔碎了,可就没了。让他们知道,我新明拥有化泥为宝的手段。”

“安全第一。”朱高煦的语气不容置疑,“我会为你配备十名最精锐的军士作为护卫,人手一支火铳,外加最锋利的刀刃,还有随行马匹也配齐。再添两名通晓博物、粗通医术的儒生随行,他们既能记录风土人情,也能应付些小病小灾。

夜里,李恺辗转反侧,既有对未知旅途的忐忑,更有对建功立业的渴望。他仔细清点了一遍朱高煦赐下的礼品,又检查了笔墨纸砚,确保万无一失。这些不仅仅是物品,更是他此行的依仗,也是这个新国家伸向北方大陆的第一只触手。

“殿下思虑周详,臣佩服之至。有此等‘神器’相助,臣定能打开局面。”

“臣明白,必当审慎行事。绝不擅作主张。”李恺再次躬身,心中已将这些底线牢牢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