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白莲教问题(第2页)

他顿了顿,声音提高了几分:“当将其首恶尽数斩首示众,以儆效尤!余者,尽数贬为奴隶,充入官田劳作,让他们用汗水赎清自己的罪孽!如此,方能震慑宵小,永绝后患!”

朱高煦听着儿子这番充满杀伐之气的言论,并未立刻反驳。

他缓缓坐下,示意朱瞻壑也坐到自己身边。

“瞻壑,你看问题,不能只看表面。”朱高煦的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你可知,这些人,为何会信奉白莲教?”

朱瞻壑一愣,这个问题他从未深思过。在他看来,信奉邪教,自然是因为这些人本身心术不正,或是愚昧无知。

朱高煦继续引导:“你方才说,他们在大明穷凶极恶。那你可知,他们为何会变得穷凶极恶?是生来便如此,还是被逼无奈?”

他拿起桌上的一份卷宗,上面记录的是一名普通白莲教信徒的简要生平:世代佃农,天灾失地,妻离子散,走投无路之下,才被裹挟入了白莲教。

“你看,”朱高煦将卷宗递给朱瞻壑,“此人,原本也是大明的良善百姓。若非生计无着,朝不保夕,他会去信那虚无缥缈的‘弥勒降世’吗?会跟着那些头目去对抗官府吗?”

朱瞻壑看着卷宗上的记载,陷入了沉默。

朱高煦的声音变得深沉:“自元末以来,白莲教之所以屡禁不绝,其根源便在于土地兼并日益严重,无数农民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沦为流民。他们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看不到任何希望,才会将白莲教的教义当作救命稻草。所谓‘教匪’,并非生而为恶,多是为无立锥之地所迫啊!”

他想起了前世的经验,更是坚定了自己的判断:“瞻壑,你要记住,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民心向背,才是立国之本。单纯的杀戮,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反而可能制造更大的仇恨。我等来到这片新大陆,要建立的是一个全新的国家,一个能让所有愿意为之奋斗的人都能安居乐业的国家。”

“人人有恒产,则邪教自然失去其滋生的土壤。宗教信仰,若能加以正确引导,使其向善,则民智亦可得开化,社会方能长治久安。”

经过一夜的深思熟虑,以及与儿子的那番谈话,朱高煦心中已然有了定计。

翌日清晨,内阁再次召开会议,专门讨论白莲教徒的处置方案。

当朱高煦将自己的全盘计划和盘托出时,昨日还争论不休的议政厅内,陷入了一片寂静。

“针对普通白莲教信众,”朱高煦的声音沉稳有力,“孤的意见是,每户依旧授予五百亩土地。让他们在这片新大陆上拥有自己的产业,能够通过自己的劳动养家糊口。孤相信,当他们拥有了安稳的生活,有了对未来的期盼,自然会抛弃那些虚妄的信仰,主动与白莲教切割。”

此言一出,几位先前主张严惩的保守派官员面面相觑,显然没有料到朱高煦会如此“宽仁”。

“但是,”朱高煦话锋一转,语气变得严厉,“拥有土地,享受大秦公民的权利,就必须遵守大秦的法律!自今日起,严禁白莲教以任何形式在除特定区域外的任何地方公开传教、集会、发展信徒!所有大秦子民,皆不可参与此类活动。违者,一经查实,将严格依照《大秦宪法》及相关律法进行处置,绝不姑息!”

接着,朱高煦将目光投向了那份记录着数十名白莲教头目的名单。

“至于这些白莲教的头目,”他的声音冷了几分,“他们煽动民心,组织非法集会,对帝国的稳定造成了潜在威胁。死罪可免,活罪难逃。孤决定,永久剥夺这些头目在帝国境内获得土地授予的权利。也就是说,他们在大秦帝国,将永远不可能分到一寸土地。”

“那如何处置他们?”民政部尚书追问。

“流放。”朱高煦吐出两个字。

他走到巨大的北美及加勒比海地图前,手指点向了古巴岛以西,隔着一道海峡的广袤陆地——那片在后世被称为尤卡坦半岛的区域。

“将这些白莲教头目,尽数流放至此地!”朱高煦的声音斩钉截铁,“在此地,划设一个‘宗教特区’。在这个特区之内,他们可以‘合法’地进行白莲教的信仰传播和组织活动,但仅限于此地!严禁他们越过海峡,向我大秦帝国腹地进行任何形式的渗透和传教。”

“海军部需派遣舰队,定期巡查此海峡,严密封锁。任何企图偷渡或暗中传播教义者,一经发现,立斩不赦!”

此策一出,满堂皆惊!

在场的官员们,无论是保守派还是务实派,都未曾想到朱高煦会想出如此一个“宗教特区”的方案。这既不是单纯的镇压,也不是简单的放任,而是一种极具创造性的“隔离管控”。

内阁首辅林永康沉吟片刻,眼中露出赞赏之色:“殿下此策,实乃高明!如此一来,既给予了那些普通信众改过自新的机会,使其安居乐业,断绝了白莲教滋生的土壤;又将那些顽固的头目集中控制,隔离了风险,防止其在我大秦腹地作乱;更重要的是,通过依法禁止其在本土传播,彰显了《大秦宪法》的威严与国法的权威。真可谓一石三鸟!”

其余官员也纷纷点头称是。这个方案,巧妙地平衡了各方考量,既体现了仁政,又不失铁腕,更重要的是,它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

朱高煦的目光深邃。这“宗教特区”,不仅仅是为了安置这些白莲教头目。那片土地,据他所知,在历史上曾是玛雅文明的核心区域,或许还残存着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甚至……黄金。让这些白莲教头目去那里“折腾”,说不定还能歪打正着,为帝国探探路。

当然,这只是他深埋心底的一点额外考量。眼下最重要的,是彻底解决这批移民中潜藏的白莲教隐患。

随着监国太子的最终决策下达,关于白莲教徒的处置方案就此尘埃落定。一场可能动摇帝国根基的潜在危机,被朱高煦以其远超时代的智慧和手腕,消弭于无形。

新京城外,那些刚刚分到土地的移民们,无论是曾经的良善百姓,还是那些被裹挟的白莲教信众,此刻都沉浸在对未来新生活的憧憬之中。他们或许还不知道,一场关乎他们命运的讨论,刚刚在帝国中枢落下帷幕。

而数十名白莲教的大小头目,则在不久之后,被秘密押送上了前往南方的船只。他们将要去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一个被指定为他们“自由传教”的“乐土”。只是这“乐土”的背后,究竟是天堂还是地狱,他们心中充满了未知与忐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