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前往大明

香料已经到手,码头和营地的基建也初具雏形。孙旭东的脑子里,整个贸易闭环的最后一块拼图,也该落下了。

将美洲的烟草、南洋的香料,运到大明。

在那里,把这些玩意儿变成白花花的银子、黄澄澄的金子。

然后再用这些金银,换成大明独有的好东西——茶叶、瓷器、丝绸,还有……人。

可这买卖,跟谁做?

找江南那些富得流油的地主士绅?

他转念一想,格局小了。

要干,就干最大的!

直接去应天府,找这大明朝的永乐皇帝谈!

永乐皇帝朱棣,为了打仗,为了修大典,为了下西洋,到处都在花钱。

大明的税收就那么点,根本不够他折腾的。

只要能让他看到实打实的金银,什么生意不能谈?

再说了,自己这边最大的靠山,不就是他儿子,远在海外的汉王朱高煦吗?

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虽然这爷俩关系有点微妙,但总归是一家人。

儿子的管事上门谈生意,他这个当爹的,总得给几分面子。

“就这么定了!”

孙旭东一拳砸在刚搭好的木桌上,震得桌上的茶碗一跳。

“去应天府!直接找皇帝!”

他心里的小算盘打得噼啪响。

先在江南这富庶地界,漏点烟草和香料出去,探探行情,换点现钱。

然后拿着这些金银,再去找皇帝老儿,买他手里的特产,买他手里的流民。

至于这钱最后是进了皇帝的内帑,还是大明的国库?

他娘的,关我屁事!

……

长江入海口,水天一色。

十四艘悬挂着深紫色“东天竺”旗帜的武装商船,组成的船队逆流而上。

船身坚固,线条硬朗,甲板上黑洞洞的炮口在阳光下泛着冷光。

沿途所见的沙船、漕船,无不远远避开。

船上的水手和船夫们,指着那面在江风中猎猎作响的紫色大旗,交头接耳,满脸都是惊疑。

“这又是哪路来的过江龙?瞧这架势,不像善茬啊。”

“看船型是咱们大明的福船,可这旗子……闻所未闻。”

对于这些窥探和议论,孙旭东一概不理。

他站在旗舰船头,江风吹得他那身不伦不类的公司经理制服猎猎作响,他却觉得威风得很。

终于,应天府那巍峨的城郭出现在了视线尽头。

江边码头人声鼎沸,商贾云集,一派繁荣之景。

当这支陌生的舰队不请自来,并且大摇大摆地试图靠港时,整个码头瞬间炸了锅。

“什么人!速速停船!表明身份!”

一名守备军官拔出腰刀,厉声喝道。

数十名弓箭手弯弓搭箭,寒光闪闪的箭头直指旗舰。

孙旭东冷笑一声,不慌不忙,对着身边一个亲信使了个眼色。

那亲信清了清嗓子,运足了气,对着码头高声喊道:

“我等乃海外汉王殿下麾下商船!”

“船队首领孙旭东,前番曾奉汉王之命,为圣上进献贡礼!”

“今日有天大的买卖要与圣上商谈,尔等速速通禀!若是耽误了大事,把你们的脑袋都砍了也担待不起!”

“汉王殿下?”

“朱高煦?”

码头上的官员和军官们面面相觑。

这个名字他们不陌生,那位被远远打发到海外的汉王。

可他的人,怎么会突然带着这么一支船队回来?还口口声声说有天大的买卖?

那守备军官不敢怠慢,一边命人严密监视船队,不准任何人下船,一边派人飞马往城里通报。

消息一层层递上去,很快就摆到了户部尚书和兵部尚书的案头。

两位重臣不敢做主,又急匆匆地进了宫。

御书房内,朱棣听完奏报,捏着朱笔的手停在半空。

“朱高煦的人?”

他眉头微蹙,脸上看不出喜怒。

“让他们进来。朕倒要看看,他这个儿子,在海外折腾出了什么名堂。”

很快,孙旭东就得到了进宫面圣的许可。

他换上了一身相对体面的绸衫,但依旧掩不住那股子鱼市霸主混杂着海上悍匪的独特气质。他没有走使臣朝贡的流程,而是以一个商贾的身份,被一名太监领着,穿过重重宫门,最终站在了文华殿内。

殿中,户部尚书、兵部尚书,还有刚刚从西洋返回不久的三宝太监郑和,皆已在座。

孙旭东大步流星地走进去,对着御座方向,行了一个标准的商贾之礼,双手抱拳,躬身一揖。

“草民孙旭东,参见圣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他的声音洪亮,中气十足,在这庄严肃穆的大殿里显得有些突兀。

“平身。”朱棣的声音从御座上传来,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你就是高煦派来的人?”

“回圣上,草民正是奉了海外汉王殿下钧命,前来故土,做些买卖。”孙旭东直起身,不卑不亢。他刻意弱化了“公司”的概念,只说自己是奉命行商。

“买卖?”朱棣的语气里带上了一丝兴趣,“高煦在海外,还需要做什么买卖?”

“殿下开疆拓土,在外面开垦新的农田,养了一点兵防备土著的进攻,处处都需要用钱。殿下说了,不能总指望朝廷的恩赏,得自己想办法挣钱,才能不给圣上添麻烦。”孙旭东这番话说得滴水不漏,既表明了朱高煦的“懂事”,又点明了自己来的目的——搞钱。

他拍了拍手,两个随他进殿的壮汉立刻抬上两个箱子。

“此番前来,一是为殿下献上些海外的土产,聊表孝心。”他打开第一个小箱子,一股醇厚奇异的香气立刻弥漫开来。里面是码放得整整齐齐的褐色烟草卷。“香烟上次曾献于圣上。殿下说圣上若是喜欢,以后管够。只是这东西,从地里种出来,再加工成卷,耗费的人力物力不少,所以……”他嘿嘿一笑,露出一副商人的精明,“除了献给圣上的这一箱,剩下的,得花钱买。”

户部尚书的嘴角抽了抽,这人好大的胆子,竟敢在皇帝面前谈价钱。

朱棣却不以为意,反而饶有兴致地看着他。

孙旭东又打开第二个箱子,里面是分门别类装好的丁香、豆蔻、胡椒等南洋香料。

“这些,是草民的船队从南洋采买来的上好香料。特来大明,愿与大明互通有无,共谋商利。”

他话说得直白,核心意思就一个:我这有独家好货,皇帝您要不要?

郑和的视线落在那几样香料上,微微点头。这些都是西洋诸国常见的货物,但眼前这些,无论是品相还是分量,都属上乘。看来这支船队,确实有在南洋立足的本事。